石静宜,湖北孝感滑石村一带人,出生于名门望族,清咸丰初年家道中落,祖父石忠仪弃儒从商,几经努力,使石家再度兴盛。石忠仪请先生到家中教学,要使子孙,日后有所建树,继承家业,光宗耀祖。他还在临终前留下遗言:余一生行事,心怀侠义,先济人之急,凡事先替人家着想,宁愿自己吃亏,忠厚传家。日后余之子孙,决不致无成,后辈不忘遗训,刻苦攻读,不负先辈重望,事业有成。石静宜父辈兄弟五人,大伯父石志泉,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留日期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参加辛亥,中华成立后,先后任法律修订总纂、副总裁、国立法学院长、司法部次长、总统府资政等职;二伯父石志道操持家业田产;四叔石志群,毕业于北平法政学校,历任法院检查官、推事等职;五叔石志钧留学日本,回国后随石凤翔工作。
其父石凤翔,字志学,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东京高等工艺学校,专攻纺织工业。毕业后,至大阪棉厂实习,潜心研究,日夜不废,技巧大有长进。大阪棉厂用高薪相聘,请石凤翔为青岛分厂工程师,石凤翔不愿为他人所用,婉言谢绝,旋即回国。先后担任保定甲种工业学校教务长、楚兴纺织学校校长,著书《棉纺学》三册。石凤翔少有壮志,从不仰仗他人,凭着自己的努力,先后任石家庄大兴纱厂厂长,大华、裕华纺织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创出名牌产品“八卦”、“山鹿” 等20支纱的细布,深受民众欢迎,同时在北方市场与日本“龙头”牌细布竞争,有力地阻止了日货的倾销。抗战时期,他来到西安创办了西北纺织、大秦纺织、富华实业、大华酒精厂、信义贸易公司等10几家企业。在国破家亡的战乱时期,石凤翔的工业王国为抗战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也成为抗战期间政府的工业重心和物资供应的重要基地。
石静宜有优越的家庭环境,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小时候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性格活泼开朗,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石凤翔凡是参加社交活动,都要把石静宜带在身边。石静宜15岁时就读于西安尊德女中,对英语很感兴趣,还专门从师张治中的长女张素我,英语相当不错,中学毕业考入国立西北大学。石石静宜故居静宜喜爱音乐,大学毕业后又到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和声乐。她虽然出身豪门,但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并不十分讲究,穿着入时而不浮华,性格活泼却不轻浮,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也有平民姑娘之风范。蒋纬国曾多次对朋友说:“我与小石在西安认识,两人一见钟情,小石的开朗大方,给了我极好的印象。作为一个富家小姐,却具有平民姑娘的思想作风,这正是我喜爱的对象。”
爱情婚姻
蒋纬国与妻子石静宜的恋情充满了浪漫的情调。有两种迷人的传说。一种是两人“列车上一见钟情”,一种是两人“宴会上一舞定情”。
一见钟情说
蒋纬国先后自德国和美国学成返国后,即投入抗日战争,担任军步兵第一师第三团第二营第五连第一排少尉排长,驻守陕西潼关。有一次,他到西安旅游,当
乘车返回部队时,旁边正好坐着一位美丽而又打扮时髦的小姐,正在聚精会神地翻阅英文报纸。她眉清目秀,服饰得体,魅力十足,一看就知是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家闺秀。蒋纬国被这位姑娘独特的美貌和气质所吸引,顿时产生了与之接触的念头。他开动脑筋,快速思考着“战术”,顿时有了主意。
“小姐,我闲着没事,可以看看你的报纸吗?”蒋纬国举止大方地对那位姑娘说。
那位高傲的小姐闻言,抬头瞥了蒋纬国一眼,见是位初级军官,心里感到好笑,他怎么能看懂英文报纸呢?于是,她礼貌而瞧不起地提醒蒋纬国说:“对不起,这是英文报纸,你没法看。”
“我知道这是英文报纸,我就喜欢看英文报纸。”蒋纬国不卑不亢地对姑娘说。
那位小姐不相信一个初级军官懂英文,便把报纸递给了蒋纬国。
蒋纬国接过报纸,说了声“谢谢”,便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他先把报纸的各个题目大体浏览了一下,便轻声朗读起一篇文章来。他发音正确,朗读流利,使那位小姐目瞪口呆。
小姐禁不住仔细打量了一番蒋纬国,继而又主动与蒋纬国攀谈起来。很快,蒋纬国就知道了那位小姐原来是西北纺织大王石凤翔的女儿石静宜,正在大学读书。而石静宜也知道了这位初级军官蒋纬国原来是蒋委员长的二公子,两人相互仰慕,一见钟情。
一舞定情说
石静宜在抗战时期,就读于“国立西北大学”,她聪明伶俐、品貌端庄、性情活泼,被石凤翔及其夫人视为掌上明珠。他们每逢参加各种社交宴会,大都带着女儿去。
1943年秋,西安知名士绅刘楚才举办生日宴会,邀情政、商各界人士参加。当时蒋纬国的部队正驻守陕西潼关,因接洽公务来西安。自然是刘楚才邀情的对象。蒋纬国性情活泼,好交际,欣然赴宴。
在宴会上,石静宜见蒋纬国不仅出身不凡,而且年轻英俊,禁不住动了芳心。而蒋纬国见石静宜才貌出众,举止大方,也禁不住动了感情。
家庭舞会上,蒋纬国主动邀请石静宜伴舞,而石静宜乐此不疲。两人配合默契,舞姿优美,赢得了人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两人边跳边谈,一舞下来,已心心相印。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感情愈深。蒋纬国即将此事函告父亲。蒋中正在了解了有关情况后,给蒋纬国发电:“石门亲事,可结合。”于是,1944年12月25日,蒋纬国与石静宜在西安结婚,婚礼由“西北王”胡宗南主持。蒋纬国与石静宜婚后感情很好。
石静宜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15岁时就读于西安尊德女中,对于英语很感兴趣,
还专门从师张治中的长女张素我,中学毕业考入西北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又学习钢琴和声乐。她虽然出身豪门,但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并不十分讲究。穿着入时而不浮华,性格活泼却不轻浮,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也有平民姑娘的风范。蒋纬国曾多次对朋友说:“我与小石在西安认识,两人一见钟情,小石的开朗大方,给了我极好的印象。作为一个富家小姐,却具有平民姑娘的思想作风,这正是我喜欢的对象。”
“我们结婚后,我奉调到青年军当营长,石静宜和我一起来到汉中军营,我们和张慕飞排长夫妇同住在一个破庙中。这一个富家小姐,能够跟着我跑,随身只有一个炭炉子及两个锅子,一个煮饭,一个烧菜,每天做饭给我吃,她毫无怨言”
谢世之谜
1949年,逃离,石静宜跟随蒋纬国一起去了。1950年,蒋纬国升任装甲兵司令,在部队建起了装甲兵子弟中学,请夫人石静宜出任校长。装甲兵子弟中学有学生100多名,除了少部分是装甲兵部队子弟外,大多是蒋纬国从南京撤退时带到来的。这些学生大都十五六岁,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这孤寂的海岛上,眼前一片陌生,每到夜深人静时就思念家乡和亲人。石静宜除了当好老师之外,还要担当起母亲的角色,对这些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爱。每逢星期天,她就把这些学生带到家里玩,给他们弄些好吃的。当同学们想家时,石静宜就把学生们带到校外观光游览,使他们寂寞的心得到一点宽慰。为了教好这些学生,石静宜几乎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他们身上,渐渐地,石静宜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学们也把石静宜当成亲人。蒋纬国与石静宜一样好客,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待人亲切,同学们把石静宜的家当成自己的家,时常去玩。
石静宜一有空儿,还常去“装甲兵之家”和装甲兵聚会。石静宜的豪爽个性,颇有男子风范,每次去装甲部队都穿着长筒马靴,自己开车。她与装甲兵部队的官兵相处甚好,士兵们一见到她,都亲切地称呼她“司令夫人”。
石静宜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无论是官场上还是社会上,朋友甚多。与大嫂蒋方良相比,两人性格截然不同。蒋方良1937年来到中国。不到一年时间学会了汉语,还能讲一口地道的宁波话。她遵循浙江的传统风俗习惯,逢年过节都要带子女祭拜祖先,烧香磕头。在家里处处恪守蒋家的家训,体贴和关心丈夫与孩子,孝敬公婆,一心一意地做蒋家的媳妇和贤妻良母。蒋中正从心里喜欢这个洋儿媳,“方良”这个名字就是蒋中正起的,意为“方正贤良”。相比之下,石静宜就没有蒋方良那么乖巧,她跟婆婆还算投缘,却不被蒋中正和蒋经国所接受。
1952年9月,蒋纬国奉命随徐培根赴美,石静宜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台北家中,后来传言是“难产而死”。
当时,石静宜的家住在台北市广州街武昌村,与阎锡山紧邻。那时台北惟一的
贵族医院--中心诊所就在广州街。石静宜结婚八年第一次有了身孕,全家人为之高兴,隔三差五到医院检查。经医生检查,预产期为当年农历九月中旬。农历九月十五恰逢蒋中正生日,石静宜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和公公同一天生日,便请医生为她控制产期。起初,石静宜请求医生给她打安胎针,避免提前生产。胎儿是安住了,可到了农历九月十五晚上也没有一点生产的先兆,任性的石静宜又要医生为她实施催生。安胎和催生的药物在体内发生反应,她顿感不适,去到诊所检查,中心诊所发出了“病危”通知。事不凑巧,蒋纬国赴美未回,石静宜的父亲石凤翔一时也没有找到,后来辗转找到了蒋经国。等蒋经国赶到中心诊所时,石静宜已停止了呼吸,蒋经国命医生全力挽救,终无回天之术。
再说远在美国的蒋纬国接到夫人石静宜“病危”的消息,马不停蹄地赶回,为时已晚。对夫人的死因,蒋纬国只听说是“难产”而死,信以为真。蒋纬国怀着悲痛的心情料理了夫人的后事,将石静宜安葬在台北六张犁山。蒋纬国在那里同时修了3座墓,一座是夫人的,一座留给自己,还有一座是母亲姚冶诚的。蒋纬国从小与姚冶诚生活在一起,二人亲同。退台时,蒋纬国将姚冶诚和侄子姚金和带到,在桃园与岳父石凤翔住在一起。他们也算得上是亲家,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也便于探望。1966年,姚冶诚病逝,蒋纬国将姚氏葬于石静宜墓旁。蒋纬国面对孤坟,思绪万千。回想与夫人一起生活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如今她丢下自己无声无息地去了,永远地去了,禁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蒋纬国为了纪念这位原配夫人,在台北原“装甲兵之家”旧址,办起了“静心小学”和“静心乐园”,把装甲兵子弟中学改为“宜宁中学”,“宜”取自石静宜,“宁”是南京的简称。他还在台中办起一所“静宜女子英专”,并亲自兼任“静心小学”和“静宜女子英专”的董事长。当时这样做虽然与军队的有关规定不相吻合,然而蒋纬国却兼任了20余载,直到1976年才在蒋经国的一再劝说下,辞去了董事长的职务。
蒋氏败落 死谜破译
然而,好景不长,年轻美貌、活泼可爱的石静宜,却于1953年在广州街的中心诊所神秘地死去。好端端的石静宜怎么说死就死了呢?人们在惋惜之余,纷纷猜测,久而久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传说:一说石静宜是被蒋中正“赐死”的;一说石静宜是被蒋经国“害死”的;一说石静宜是“而死”的;一说石静宜是因“难产致死”的——于是,继蒋纬国“生之谜”后,又有了石静宜的“死之谜”。
在石静宜去世40余年的1996年,其死亡原因终于由她的学生陈亨(原名陈明,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生化系主任、视觉分子与调控分子生物系专家)道出。
1953年,陈亨15岁,在装甲兵子弟中学读书。农历九月的一个星期天晚上,陈亨与同学邱明山等和往常一样去石静宜家玩。老远看见石静宜家灯火通明,他们走近前去透过玻璃窗往里看,只见四个彪形大汉架着石静宜,强迫她吃一包东西。石静宜拼命挣扎,拒绝吃下那包东西,终因势单力薄无济于事。见此情景,他们没敢进屋,吓得掉头就跑,一口气跑回到学校,第二天一早就传出了石静宜校长病逝的消息。他们心里很清楚,强迫石校长吃下的那包东西,分明是毒药,但谁也不敢说。石静宜的死与蒋经国脱不了干系,这里头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宫廷”争斗。当时蒋经国是的情报头子,在一次美国援助的军用品被掉包案中,指责石静宜涉嫌此案。蒋经国密告蒋老总统,声称蒋老总统发了怒,为维护所谓“蒋氏门庭的尊严”,蒋经国假传圣旨,“赐死”石静宜。陈亨回忆到这里,深感内疚地说:我能赴美留学,是纬国将军之恩赐,因此把纬国先生看作恩人。但是,作为纬国先生夫人石静宜女士被害的目击者之一,却未能站在正义的立场将此事公诸于世,心中有愧。他感叹道:宫廷争斗实在是不择手段,极尽残忍之能事。然而,蒋纬国对石静宜的死,至死还一直蒙在鼓里。蒋纬国只有到天国与石静宜相会之时,才能知道夫人石静宜蒙冤被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