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唐主杨广重光,委政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释义】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用以比喻坚贞的节操。
【用法】作宾语;指人的气节
【成语故事】公元617年,隋炀帝大业年间,因长安城内外战乱、饥荒严重,大量民众逃往江南地区求生。同年,在此背景下,一位名叫柳庄的北周官员被任命为总管,被派往江南平定叛乱。在他到达之后,他发现当地的人们已经开始忘记了他们的忠诚和责任,他们只关心如何生存下去。他深知只有恢复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这个地区才能真正得到治理。
于是,他在各地设立学校,用教育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保持自己的品格,不因贫富或是政治变动而改变。这一举措很快就取得了效果,当时的人们重新找回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从而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柳庄通过他的行动,不仅使得这个地方得到了治理,而且也树立了一种新的精神风貌,即“松筠之节”,这成为后世赞扬他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