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城邦内部的混乱和衰败之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先后夺取了希腊各个衰落的城邦。公元前338年,他的大胜喀罗尼亚战役确立了马其顿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随后,继承父业并被拥戴为国王的是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约20岁时即登基。在学习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文化教育下,亚历山大梦想不仅要征服世界,而且要使世界接受希腊化。
他16岁起便跟随父亲参加军事征战,并迅速掌握了战争技巧与策略。在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他18岁就以出色的指挥能力取得了辉煌成果。改革政策是他统治期间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实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以削弱氏族贵族势力,加强君主权力,并奖励工商业发展。
通过这些改革,马其顿迅速成为军事强国。当国内叛乱和反对马其顿运动得到平息之后,亚历山大开始对东方进行远征。公元前334年春,他率领联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对波斯进发。这时波斯帝国已经极度衰弱,大流士三世昏庸无能,而内部矛盾重重。亚历山大的快速攻势轻易地占领小亚洲半岛,在伊苏斯战役中击败波斯军队,使得波斯帝国失去了控制整个西方地区的地位。
随后,不断向南推进至埃及,被当地祭司宣布为“阿蒙神之子”,自封法老。他在埃及建立了一座城市,即今天所知的雅典娜(Alexandria),作为继续东征后的基地。此外,他还企图扩张到印度河流域,但因兵士疲惫,以及印度人民顽强抵抗,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
最终,在十年的远征旅程结束时,其陆军返回巴比伦,而舰队停靠于底格里斯河口。他死于323年7月,被部将们争夺遗产而引发长期内战,最终导致原来的庞大利益帝国分裂成了几个独立国家,其中包括马其顿、埃及和西亞三个主要领域。
尽管如此,这次远征不仅展示了独特的一种作战方式,也促进了一些文明之间文化交流,如希腊语传播至亚洲,以及许多其他文化元素相互融合。此外,还有大量宝物被掠夺并带回欧洲,为古代艺术品提供了丰富素材。而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记载,当时用于运输财宝的骡子数量达到2万头,上千只骆驼,从而影响深远且具有代表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