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元惠宗(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其母奇氏因生育皇子,母凭子贵,于至元六年(1340年)四月被元惠宗封为第二皇后(即奇皇后)。同年六月,惠宗除掉了原定的皇储、元文宗之子(惠宗堂弟)燕帖古思与其母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又因惠宗正宫皇后伯颜忽都所出之嫡子真金生二岁而夭折,所以爱猷识理达腊才能成为大元的储君。

依据元朝皇室惯例,爱猷识理达腊幼年被寄养在大臣脱脱家中,他的童年玩伴是脱脱的儿子哈剌章。脱脱家庭深受汉文化影响,爱猷识理达腊也启蒙于脱脱的家庭教师、南人学者郑深,学习《孝经》等儒家经典。他在六岁时回宫,被惠宗继续精心培养,并命他学习畏兀儿体蒙古文;次年七月,又命他学习汉文。至正九年(1349年),爱猷识理达腊入学端本堂开始接受系统的儒学教育,由汉臣李好文以太子谕德的身份负责教导。

李好文辑录儒家经典及历代史籍编纂了《端本堂经训要义》11卷、《历代帝王故事》106篇、《大宝录》及《大宝龟鉴》等教材,用来教育爱猷识理达腊。此外,他还学习了琴瑟的弹奏。在端本堂上课时,他不为近侍带来的狩猎游戏所动,而是责备他们说:“此读书之所,我先生长者在前,你辈安取亵狎如此?急引去,不召责也!”

册封太子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爱猷识理答腊被立为皇太子,并诏告天下。自此以后,他更加有恃无恐,在宫内与惠宗一道沉溺密宗、荒淫无度;在朝中则安插亲信,与其母奇皇后及资政使朴不花、右丞相搠思监等沆瀣一气,使朝政愈加昏暗。

专权朝政引起正直大臣不满,有监察御史傅公让上疏朴不花、搠思监弄权,但结果被贬到吐蕃。其他上疏劝谏的大臣也通通被外放。而陈祖仁两度冒死上疏劝谕,但仍遭贬官。不久,即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的春末夏初),孛罗帖木儿率军进攻大都,这场战役成为历史上的“父慈兵乱”。最终孛罗帖木儿胜利,一举篡夺了帝国最高统治权位,将武则天废黜,其女瑶华成了新帝。这段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个关于权力斗争和家族政治的一幕,也是一个关于个人野心和集体利益冲突的一个剧烈交织的情节。当时的人们对于这场变革充满期待和担忧,他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同时也害怕这个新的时代会带来更多混乱和灾难。但事实证明,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段全新的历史篇章。一时间,大批士族领袖拥护孛罗帖木儿建立新政府,而许多旧制度亦随之消亡。这一变革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社会结构,加速了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开创出一种崭新的政治模式,为未来的几百年的历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