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卓,字茂世,新蔡鮦阳人。父亲谌曾任中书郎。从小便展现出放达的性格,为胡毋辅所知。在太兴末年,他担任吏部郎,以常饮酒废职闻名。他酿造了一种酒,将其熟化,并在醉后偷偷潜入主人家瓮间盗饮,被掌酒者缚住。但到了第二天,当主人发现被绑的是自己手下的吏部时,便立即释放了他。毕卓随后邀请主人的宴会,在瓮侧举行,让大家大快朵颐,直到醉倒而离去。

毕卓曾经自豪地说:“如果能有几百斛船满载着美酒,每个季节都有两种不同口味的佳酿,一手拿着杯子,一手拿着螃蟹抓子,在船上摇摆,就足以终身。”不久,他受命成为温峤平南长史,不久便去世了。

此外,还有一则关于毕卓盗酒的故事:他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很有才华和豁达豪放的性格。在公元321年,他因胡母辅之的推荐被任命为吏部郎。那时候朝廷内斗不断,“八王之乱”导致权力争夺激烈、杀戮四起,这使得国政混乱无序。他为了保护自己,只好装作不关心政治,不追求权势,只是沉浸于饮酒自娱与朋友交往,与胡母辅之、攸放、攸孚、谢鲲、羊曼、光逸和桓彝等人结下深厚友谊,他们一群人互相称呼对方为“八达”。

据说,有一次他醉后夜闯邻居家偷喝葡萄酒,却被逮捕并且遭到了缠绕。但当主人清晨醒来发现拷系的人竟然是自己的高级官员——吏部大人之后,便急忙解开他的束缚表示歉意。而毕卓却笑容灿烂地对他们说:“我只享受了一晚上的香气,您们真是太客气了!”然后又让他们继续开怀畅饮至大醉而归。

这段历史一直流传至今,有民间传唱的一句劝酒诗:“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他还曾经自言自语:“得到数百斛满载美酒,每个季节都有两种不同的口味放在两头。一手握杯,一手持螃蟹抓子,在船上摇摆,那就是我这一生的完满。”此外,他还评论道:“儒士以文乱法,侠士以武犯禁,从此衰败。”于是,他就在门前题写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游息书屋”。

他的职业生涯中,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最终成为行事正义、统帅才能过人的将军温峙平南长史,对温峙的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终安然辞世。在中国画界的大师齐白石笔下,即刻描绘出了《毕卓盗酒》这幅杰作,并题词曰:“宰相归田,无钱可用;宁愿做贼,不愿损失良心。”

至今人们仍然尊敬纪念这个传奇人物,其墓地位于安徽省临泉县鲖城镇附近,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古墓。这座墓分为四部分:正室、中室东房西房,全都是由青砖建成,而墓砖表面雕刻着各种精美花纹。此外,还挖掘出大量五铢钱币及洒壶、一块“吉士夫人”的砖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