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惠宗(顺帝)至元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他的母亲奇氏,因为怀有皇子而被尊贵地封为第二皇后。在那一年的六月,惠宗决定更换原定的皇储燕帖古思,并将其母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罢黜,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爱猷识理达腊成为大元的储君。
根据元朝的传统,爱猷识理达腊在幼年时被寄养在大臣脱脱家中,被视为“奶公”的照顾者。他的童年伙伴是脱脱家的儿子哈剌章。在这个汉文化浓厚的大环境中,爱猷识理达腊启蒙于南人学者郑深教授,他学习了《孝经》等儒家经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接受系统的儒学教育,由汉臣李好文教授。
李好文编纂了多部教材,如《端本堂经训要义》、《历代帝王故事》、《大宝录》及《大宝龟鉴》,用以指导爱猷识理达腊的学习。此外,他还学习了琴瑟弹奏。
张昱有诗赞道:“端本堂深绣榻高,满前学士尽。星河骑士知唯马,惯识金笺玉兔毫。”这说明当时的人们都对爱猷识理达腊进行系统化、专业化教育感到认可。
然而,当他成长为太子的过程中,与“奶公”脱脱之间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在册封他为太子的问题上,即使他与奇皇后得到支持,但由于担忧正宫伯颜忽都可能再次生育,因此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阻碍。而最终,在康里人哈麻趁机进谗言的情况下,不仅未能如愿,还导致了脱脱被罢黜并最终遇害的事态发生。
随着时间推移,在专权朝政下的环境下,爱猷識理達臘开始展现出野心和权力欲望。他不仅篡夺惠宗近臣,还企图篡位,最终成功掌控了朝政。但他的专横无道也引起了一些忠直官员的不满,他们通过书信向惠宗表明情况,但结果多数遭到贬官或排挤,只有陈祖仁两度冒死上疏却仍然无法改变局势。
最后,在父子内战中,与孛罗帖木儿之间不断斗争,最终导致孛罗帖木儿发兵攻打大都,而自己则从光熙门逃离。这段历史揭示了当时政治混乱、权力斗争激烈以及个人野心如何影响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