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以其智谋和忠诚赢得了朱元璋的深信。然而,除了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外,刘伯温还是一位风水奇人,他能定龙脉、寻宝穴,还有着奇门八卦助阵朱元璋。这一切都让人们对他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刘伯温还有一个儿子,也十分厉害,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朱棣给吓坏了,赶忙命人将他拖出去斩了。这个人便是刘伯温的次子刘瑾。由于聪慧伶俐,并且有这样的父亲做榜样,所以年仅20岁的时候就能通晓诸经。

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朱元璋有意让刘瑾继承他的爵位。但是,在面对这一提议时, 刘瑾却表现出了不寻常的谦逊。他坚决拒绝了爵位,说:“上面还有长兄,我不能接受。”这份谦逊和自知所限,让朱元璋更加高兴,最终决定让他的长兄接任这个职位。

尽管没有得到封爵,但是 刘瑾依然被任命为閤门使,这个职务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伴随帝王左右,是升官的一条捷径。作为閤门使之一,他负责掌管供奉乘舆,以及在朝会游幸时接待亲王、大臣乃至藩国使臣觐见。如果有失礼的地方,也可以揭露出来。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喜欢谈论兵事,但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有真才学。在叶丁香叛乱期间,当唐胜宗奉命讨伐时,他的大部分决策都是听从于 刘瑾 的意见。而后来战争胜利后,由于他的贡献,被称赞说:“果然不愧是 刘 瑞 的儿子啊!”

然而,最终导致他去世的原因与他的忠诚和能力无关,而是因为靖难事件中的政治斗争。当李景隆军事失败后,被迫归隐故乡,从此再未卷入政局。不过,即便如此,一直到最后,他仍旧保持着自己的原则,没有向任何人低头。

当最后一次被召唤入京时,当面看到已经成为皇帝的朱棣,却仍然口称“殿下”,而不是认可他的地位。这份不屈不挠,使得即将登基皇帝的心中产生了一丝动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报复性的措施,将他捕捉入狱,并迅速结束了他的生命。

虽然许多史料记载显示,大多数官员都希望通过连坐法株连整个家族,但是由於劉瑞曾經對於前來投靠後來成為皇帝的人表示過警告,因此最後這個要求並沒有實施,這也反映出當時社會對於某些人物評價上的矛盾與複雜性。总之,无论如何评价,都无法否认那个人生中的勇气与坚持到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