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风起云涌的时代,苏红欣以她的笔触,为我们的文化增添了一抹生机。在她的一生中,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人,更是一位勤勉的书法家。从军30年间,她始终坚持练习书法,这份执着与热爱,让她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苏红欣,以字墨林为号,在北京市东城区书协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书协担任会员。她精研楷书、隶书和篆刻,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魅力。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军队内部组织的比赛中获奖,也被刊登在各种报刊上。

除了个人创作,苏红欣还积极参与教育工作。她先后在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儿童福利院、九龙蓝天教育和北京文智斌斌等机构任教,对学生们传授了自己深厚的知识和技能。她的教学方法既有创新,又保留了传统,使得每一位学员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面对青少年学习书法的问题,苏红欣提出了三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掌握“藏露起、中锋行,出回收,提按功”的基础知识。这是学习任何一种手工艺都必须要做到的基础,没有这些基本功,就如同没有地基一样无法构建高楼大厦。

其次,要把握“找支点、听声音,看粗细”这一基本方法。在写字时,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支点,那么笔尖就容易跳动;如果不能听到纸张与笔尖摩擦的声音,那么便无法感受到文字背后的韵味;而看粗细则是为了培养审美能力,让文字更加流畅自然。

最后,要遵循“起笔定位、行笔走位、收笔调位、笔笔到位”的规则。这要求我们在写字时要有章法,有秩序,每个字每一个线条都要恰到好处,无余无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汉字之美。

总结来说,如果能够将以上三点融入实践中,即使初学者也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正如苏红欣所说的那样,只要坚持不懈,每一次挥洒汗水都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最终你将成为那颗璀璨的星辰,在文化的大海里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