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very women》vol.01中,钢琴家陈萨以音符为引领,回望她生命中的关键时刻。她将遇到的“矛盾”视作个人选择的“不同”。陈萨,不仅是我们中的一员,她是我们的象征。通过她的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冲突与和谐,以及自我发现的过程。
2015年,17岁的陈萨成为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这一成就证明了她对音乐事业坚定的决心。在合作匈牙利室内乐团时,她首次担任独奏兼指挥,这不仅展示了她的专业能力,也体现了她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心态。
李斯特与舒曼,是两位充满双面性的作曲家,他们作品中的“天使”与“魔鬼”的融合,为音乐带来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在演奏他们的作品时,陈萨能够感受到这两位作曲家的深邃之处,同时也展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
对于学习乐曲,陈萨认为这是一个深潜般的过程。2015年,她挑战性地弹奏肖邦玛祖卡全集,并重新编排顺序,以体验不同的感觉。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探索,让她更加接近作曲家的意图,同时保持自己真诚的声音。
在闲暇时间里,陈萨喜欢阅读小说,如《到灯塔去》,伍尔夫细腻描绘的人生画卷,在其中找到音乐性和情感表达的手法。这样的文学体验让她更好地理解艺术之间相互影响和共鸣。
谈到肖邦时, 陈萨避免使用过多形容词,因为音乐本身就是难以言喻的事物,它传递的是一种抽象而强烈的情感气息。当一个人用真诚的心去聆听这份气息,就能感到它所蕴含的情深意长。
在练习李斯特慢板乐章时,一段简单但动人的旋律让她产生了一种宇宙般宁静又温柔落下的感觉,这样的经历让她在演奏中流泪,而这种触动则是十年前第一次弹奏李斯特后再次出现的事迹之一。
对于未知未来,陳薩抱持开放態度:“我們期待著看到後面的世界會怎樣。” 她相信,只要有真诚的心灵,与音乐进行深入交流,那么无论过去还是未来的发现,都将是宝贵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