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字子美,是徽州歙县郑村的一个人。他出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的一个春日,去世于惠宗至正十八年,在他的一生里,他总共活了六十一岁。从小到大的他都非常聪明,喜欢学习;长大后,他博通六经,对春秋这两部史书尤其精通。在乡间,他教授知识给别人,有很多学生来向他学习,他们尊敬地称呼他为师山先生。他甚至还建立了一所书院——师山书院,这所书院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然而,不久之后,郑玉决定隐居到东南边陲的地方,那里的最高峰叫做覆船山。这座山有一个小小的草堂,就是他的隐居之所。在那里,他度过了十多年的时间,用心修身养性,并且写下了许多文章和著作。

直到有一天,一场战争打断了他的安宁生活。当时明朝的大军来了,他们想要征服这个地方,但守卫者却想把郑玉带走。面对这样的情况,郑玉选择自杀以表达自己的忠诚与抗争。他留下的作品包括八卷《师山文集》和五卷遗稿,这些都被后来的学者们珍视并传承下来。

尽管如此,当明太祖下令征讨徽州时,人们再次希望能找到这位伟大的学者。但是,当他们来到覆船山的时候,只能发现一具遗体。就在此刻,一首诗浮现在大家的心头:“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这是郑玉在生命最后一刻写下的,也是对自己过去研究和追求真理的一种回顾与致敬。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读到那些由手抄本流传开来的文字,从中可以窥见当代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真理探索的渴望。而这些,都源自于那个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小人物——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