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我的名字远达,字默深,又有字墨生和汉士,号良图。我是汉族人,出生在湖南邵阳隆回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七岁时,我开始学习经学史,从塾师刘之纲和魏辅邦那里接受教育。我常常苦读至深夜,因为母亲怜悯我的过勤,每晚都定时熄灯让我休息,但我总是伺机于二老熟睡后,用被子遮住灯光继续阅读。
九岁那年,我参加了童子试,并对考官提出了关于太极的观点,他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问我:“杯中含太极?”我摸着怀里的两块麦饼回答说:“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讶。嘉庆十五年,我取秀才;明年辛未科试补廪膳生。嘉庆十八年,我选拔贡士;嘉庆二十五年,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
道光二年,我以举人第二名中式。在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聘请下,我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并协助江苏巡抚陶澍处理漕运、水利等事务。这期间,我撰写了《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等文章。
然而,在道光九年的会试中,与龚自珍一起落第,这次失意激发了我们之间友谊的建立。此后,一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我们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当社会危机愈加严重,即便面对外敌入侵,也不愿放弃爱国热情。因此,在道光二十一年,当清政府战局不佳时,便辞去官职,以身作则,不再参与政治活动,而是投身于著述工作中。
在这段时间里,最著名的是完成了《圣武记》,这是一部叙述从清初到道光年间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的大作。在书中,我提出了一系列人才论观点,比如“财用不足国非贫”,并强调改革与变革对于国家富强至关重要。
接着,在咸丰二年的修订版本中,《海国图志》成为了百卷本。这部作品汇集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以及文化和物产等多方面知识,对于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提供了宝贵见解。我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新型火器,以及选兵练兵养兵之法,以此来增强国家防御能力,同时也提倡民用工业化,让私人设立工厂进行轮船与火器生产,使国家更加富强。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思想逐渐影响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因此被认为是我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贡献。而梁启超甚至将其视为支配百余载来人心的一种药剂。他还指出,“即使今日尚未净尽,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
最终,在咸丰元年的高邮知州任上,由于一系列事件而遭受革职,但他很快又复职。他虽然已经六旬高龄,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直到最后。但最终因健康原因辞去一切公务,转而致力佛学研究。在咸丰七年的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逝世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被安葬于杭州南屏山方家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