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72年的宋度宗咸淳八年,范梈出生于江西的清江,他的父亲早逝,母亲熊氏为了培养他,不另嫁。从小,范梈聪慧过人,能一目十行,他擅长诗词,并受到颜延年、谢灵运等古代文学家的影响。大德十一年(1307),他前往京师,很快便以其才华赢得了朝廷官吏的认可,被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

随后,他历任左卫教授、翰林院编修官,最终被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在任期间,不畏艰险疾苦,他巡视偏远地区,兴办学堂教民,还公正审理冤狱积案。他利用自己的文笔揭露社会不公,如对付福建文绣局的滥取百姓女子劳动行为。他的政治声望和文学才能使他成为当时的一位杰出人物。

尽管范梈对母亲极尽孝心,在外做官却无法侍奉多病的母亲,但他始终坚持回家服侍。他最终因母亲病重而拒绝接替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职位回到家乡,与母亲相伴至她去世。他自己也于次年因为抑郁成疾去世,只活了59岁。他的朋友吴澄赞誉他是“独立特行之士”,并为他撰写碑文,将他与东汉时期正直君子的梁鸿、张衡、赵壹、郦炎等相比。

范梈留下的作品包括散文《秦汉》和诗歌,其中他的诗多采用古体风格,以颜延年和谢灵运为师,但又有新意独特。他写日常生活及应酬,也有描写社会现实如《闽州歌》、《社日》。他的风格多样,有冲淡闲远之美,而被后人称道。

著作方面,《燕然》、《东方》共20卷,由后人辑为《范德机诗》、《木天禁语》,其中包含557首绝句律诗,以及论述诗法言辞之书。这部作品内容广泛,从个人生活到应酬,再到表达其处世态度,对语言洗练与意境清奇颇具特色。

关于籍贯争议,有少数学者认为范梈是恩施人,但这点未得到普遍认同。而根据权威文献,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应当确认他是江西清江县人的身份。此外,他与友人傅若金、虞集都是临江府的人,因此也有人推断可能是在元时临江路下辖有清江县、新淦县、新渝三县中的某个地方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