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两宋之交的词人,以其卓绝的才华和不羁的个性,在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父母早逝,他母亲熊氏为了培养他,不另嫁。少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学术师从颜延年、谢灵运。

大德十一年(1307)作客京师,他的才华如同闪电般迅速传遍朝廷官吏之间,被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随后,他被推荐为左卫教授,再升任翰林院编修官。范梈在任期间,不畏风寒瘴疠,巡历偏远地区,兴学教民,审理冤错积案,为百姓疾苦鼓与呼,如揭露文绣局的不法行径,最终取缔了这类制度。

尽管如此,由于无法侍奉多病的母亲而请辞回家,他仍旧没有得到批准。在天历二年的岁月里,当他的母亲病重时,他拒绝赴任,而是回到清江陪伴母亲至最后一刻。这一年,其母去世,此情此景,使得范梈抑郁成疾,最终在次年10月病逝于家乡。

吴澄评价他:“若亨父,可谓独立特行之士矣。”范梈留下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散文《秦汉》尤为著名,其诗好古体,与颜延年、谢灵运齐名,但又有自己的独到风格。他的诗多写日常生活和朋友来往应酬,同时也涉及社会现实,如《闽州歌》描写了民间疾苦,《社日》也写了社会习俗。

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并辑为《范德机诗》、《木天禁语》两书流传至今。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有句子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使得他自认为得意,也得到当时许多人的称赞。此外,还有一些作品表达了对个人处世廉正态度的思考。

关于籍贯争议,有学者主张他是恩施人,但根据元史载明以及其他权威文献,这种观点并无足信,只有将其视作清江县人更符合事实。此外,他与虞集等友人都来自临江府的人,因此也有说法认为他是临江府出身。但最广泛接受的是将其归属于江西清江县,即今樟树市的人物。而且,这个地方自南唐时期就已名叫清江,一直到1988年才改名樟树,所以在元代亦称清江。

【掘冢歌】

昨日旧冢掘,我今新冢成。

冢前两翁仲,对我送旧迎新。

旧魂未出新魂入,

旧魂还对新魂泣。

【王氏能远楼】

游莫羡天池鹏,

归莫问辽东鹤。

人生万事须自为,

跬步江山即寥廓。

请君得酒勿少留,

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