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文化繁荣如同春天绽放的花朵,范梈这位文学巨匠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他的一生简介就像一部动人心弦的历史剧,充满了才华与挑战。范梈出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他的父亲早逝,但母亲熊氏为了培养他,不仅没有再婚,还独自抚养他长大。少时聪颖过目成诵,他擅长诗文,与颜延年、谢灵运等古代文学大家相提并论。
大德十一年(1307)到京师任教,很快在官场中名声鹊起,被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不久,由朝臣推荐担任左卫教授,再升至翰林院编修官。后来,又被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在这个职位上,他不畏艰险巡视偏远地区,兴办学堂教民,同时审理冤狱积案,为政声显赫。
然而,在外做官期间,他无法侍奉多病的母亲,这让他深感愧疚,便多次请求辞职回家,但未得到批准。他终于在天历二年(1329)被任命为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时,因母亲病重而拒绝赴任,最终回到家乡陪伴母親。这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以抑郁成疾告终。
尽管如此,范梈留给我们的是一系列杰出的文学作品,如《秦汉》、《社日》等散文,以及以颜延年的风格写作的诗歌。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洞察力,如《闽州歌》描绘了民间疾苦,而《社日》则记录了当时社会习俗。他的诗风多样,以冲淡闲远著称。
后人评价他的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但也有评论认为:“其机杼亦多自运,不尝规规刻画古人。” 他自己非常珍惜自己的作品,有些句子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引以为傲,也得到了同僚们的赞赏。
除了诗歌和散文之外,范梈还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其中一些作品传世,并受到后人的推崇。不过关于他的籍贯,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他是江西清江县人,而另一些则主张恩施地方。但根据权威文献,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最可靠的是将范梈归属江西清江县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