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孩的故事:戴佩妮,30年音乐生涯中的矛盾与挑战

在《every women》vol.01中,我们与音乐人戴佩妮一起回顾了她近三十年的创作旅程。她说,没有任何时候灵感“卡住”,但她的内心矛盾源于歌曲与自身气质、个性的分裂。戴佩妮不是“她们”——她是我们的一员。

从创作音乐到生活细节,她总希望事情能按预想发展,但现在也学会了放手。在知道底线的情况下,让意外发生,就像有形无形的风,自由流动,能够去到美妙的地方,又能回归自我滋养。这就是戴佩尼的玩乐精神。

她的职业起点便充满了游戏性。17岁时,她参加创作比赛,是二哥激将法下的赌气决定。尽管当时不知道乐理,只好唱歌让朋友帮忙伴奏,这首作品成为了她人生第一个作品,一路杀进决赛拿到了安慰奖。这整个过程,对戴佩尼来说就像一个充满趣味的游戏,有开头也有结尾:“你知道好玩的地方吗?我只是为了气我哥,然后我进了大决赛还得了奖。这么神奇,我继续写下去看看。”

录制第一张专辑时,戴佩尼把制作过程都当成了玩乐。她不仅看什么都新奇,而且还偏要反着来:“我就是好玩,我就不依,我一边答应着老师说好好好,转过头我就把歌写到跨20度。”因为音域跨度太大,当时也不懂如何控制声带,最终导致喉咙出血。

虽然有时候会出现“瓶颈期”,但在日常生活中,当她可以不负责任地写歌,不考虑目的的时候,她总能找到玩的方式。“当你对这件事没有目的性,你就不会有任何阻碍。”第二张专辑里,她提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女歌手Ani Difranco:“我根本不知道她有没有拿过奖,但是她却很开心地唱着、活着,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像她这样。”

戴佩尼持守这一宣言,一直开心地唱至今。而这个摄像头般敏感的人,也学会了一定程度上打开和关闭。当情绪和细节淹没她的时候,她会跟自己“开一次会”。从第三人的角度看自己的情绪,用来提醒自己,“要和自己握手言和”。

关于行业中对你产生积极影响的人物之一是谁?对于这个问题,戴佩妮回答道:“不能说是一位,而应该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人物给予我的启发。我学舞的时候,是Martha Graham;然后还有Pina Bausch,以及罗曼菲、许芳宜这些老师,他们都给我很大的启发。在音乐方面,则是Ani Difranco、Sheryl Crow以及Tori Amos等人。”

最近是否听过一些觉得有趣的声音或艺术品?对于这个问题,戴佩妮分享道:“去年伦敦看Tori Amos演出,那里的开场嘉宾SKAAR,从挪威来的,她的声音非常干净清澈,我很高兴通过喜欢的话剧演出认识到了她的声音。”

最后,在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个矛盾是什么?后来是否解决了这个矛盾?对于这个问题,戴佩妮坦白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状态:“其实我的写出来的歌和我的气质、个性完全相反,所以见过我的人都会觉得,以后没办法再去KTV唱慢歌,因为我们的样子完全相反。但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它也是我的独特之处。”

最后给即将或刚刚入行的年轻女性一些建议的是:花时间弄清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旦明白,便能明确核心思维,每做事都察觉到正在此刻,而非只应付情况。这就是每个女孩通往成功之路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