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形,即对形体变化要有深刻的理解
在这部分,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准确把握对方的形态变化。面对对方快速和力量强大的攻击,单纯依靠太极拳中的慢动作套路是行不通的。相反,我们需要灵活地随着对方的进退快慢而调整自己的动作。
最佳时机是在对方最初的动作出现时,即所谓的“一动”。在这一瞬间,对方速度和力量都尚未形成,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容易地应对。如果错过了这一机会,可以通过破坏对方发力距离,使其无法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从而避免受到伤害。如果再次失去这个机会,则需要用身体承受并转化这些力度,使之无法形成有效打击点。这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外围到内围的一种技巧,是很多练习者长时间难以掌握的小奥秘。
第二个要掌握的是懂劲。
在处理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情况中,“懂劲”已经开始起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通过听劲功夫,在与对方接触的一瞬间,准确把握住对方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第三、要做到化发结合,同化同发。
许多人在实战中经常会感到,无论他们如何破解敌人的招式,那些招式似乎总能迅速改变,因此只能不断适应和反馈,而永远没有办法取得优势。然而,这种困境其实可以通过正确理解“化发结合”的原则来解决。在实战中,一切都是阴阳并存,没有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这种简单划分。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找到“遇力成桩”的法则,即在承受和转化敌方力量同时,让我们的身躯成为一种活力的支撑点。一方面,要让桩部位保持活力,以虚实相辅相成;另一方面,要根据敌方重心运动来调整我们的重心位置,并及时根据这些变化进行桩部位的推挤采肘、退步施以捋按等操作。总结来说,就是当我们承受和转化敌方力量的时候,用我们的身躯摧毁它,同时用各种不同的技巧(如摆扫挒扭)进行回击。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既能防御又能进攻,也即是既可消耗他人,又可补充己方战斗力的高级技能要求。
第四、实战中需明确几个问题:
如何认识对手力量大小?
无论对手力量再大,只要它还没作用于我,我就不会恐惧。我只关注那个初始阶段,它是否真的威胁到了我,如果没有,那么无论多大都不是问题。但如果你始终担忧他的大小,那你就会被他的大小所束缚,你就输掉了比赛。你应该忘记关于大小的问题,因为只有当他真正影响了你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他的存在,而那时候已经晚了。你应该专注于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不管他怎么做,他都不可能进入我的领域!
如何认识对手速度快慢?
如果你的对手加速,他们想利用速度打乱节奏,从而混水摸鱼,但如果你随着他们前进、后退、伸展,你们之间就会变得平等无异,无论他们多快,都不能侵入我的领域!所以,当一个人的技术提高达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发现别人很难突破他们设定的防御圈,因为每一次出击都被预料到了,而且只要预测不到,就意味着失败!
如何做到“急则急应,缓则缓随”?
看似这个问题只是体质比较好的人才能做到的,其实这是关于发力的技巧高低的问题。当一个太极拳家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释放出直线性的巨大力量,他/她就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大师!
如何承力化力?
这是非仅仅是臂膀的事情,更是一种全身功夫。想要学会承受并转换所有形式的冲击,每个人都必须亲自尝试猛烈与迅疾冲击,将自身变为不可触碰之物,让周围一切皆为风雨,然后,再次尝试,每一次都会更加坚韧直至最后完全达成了目的—周身无处不可接受抵抗,无处不可将其融入自身中而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