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营妹,清宣统二年(1910年)4月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武东乡袁畲村。幼年被送到张畲朱家做童媳。14岁跟丈夫朱发古(宗炎)到中山乡上峰村纸寮打工。在这里,她结识了党人练宝桢、蓝维龙,他们经常来纸寮宣传革命理念。

1929年春,林营妹和丈夫在公田被豪绅夺走时,气愤之下,与几十名穷人在伯公坑成立赤卫队。朱发古成为队长,在张畲竖起第一面红旗。林营妹积极参与宣传、筹款、联络和后勤工作。

同年10月,红四军三纵队进驻六甲,并帮助成立六甲区委员会和区赤卫队。朱发古任区赤卫队长,而林营妹则参加了打土豪斗争。在象洞的战斗中,她担任宣传员,用自编自唱的民歌深入群众,促进革命思想的传播。

1930年3月,林营妹与丈夫一起加入武南游击队。在东留的一场胜仗中,她见证了敌人的失败,并随着红四军进入武平城。她不仅是朱发古的妻子,也是他在县苏维埃政府中的委员兼赤卫队大队长助手。

然而,在7月份,当她的丈夫因叛徒所卖而惨遭捕杀时,她失去了唯一依靠的人。而当她再次回到上峰村生活并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时,那里的妇女们受到了她的影响,并且多次随游击队攻打民团。

1932年的战争期间,林营妹展现出了其机智勇敢的一面,不仅擅长枪法,还组织突围,一举歼灭敌人。她化名为林福秀,在县政府担任妇女部长,以此推动更多女性参与抗战并扩大红军势力。

最终,在1933年的冬天,当美西角游击队被包围时,她毫无退缩地组织突围,但最终仍落入敌手。当她坚守秘密不言语,即将就义前高喊“党万岁”,唱起歌曲,这一景象震撼了所有目睹者。此刻,一位曾经默默付出的女性英雄以24岁的青春换取自由,而她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历史树立了一座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