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田野、湖海和山川间,浩瀚的天空与神秘深邃的大海中,从国家所需到人民所盼望的地方,一代又一代湖湘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献出青春和热血,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创造了辉煌成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特别策划十集系列特别节目《科技湘军勇登攀》,通过十位湖湘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回顾了湖南科技创新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再现了以身许国、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深刻诠释科学家精神,并点燃三湘大地的创新热情。
今天,我们推出了第四集《创新》,以山河智能创始人何清华的创业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他以及代表着敢为人先、自主创新的人们如何引领中国制造跃上世界级台阶。这段时期,2000年前后,一股“创业潮”席卷长沙,当时100多位专家教授带着科研成果“下海”,在岳麓山下种下了一颗颗创业之种。
何清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1999年,他为了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当时还是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教授,他创建了山河智能,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初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低谷,但何清华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有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他将目标放在挖掘机上。一台挖掘机由上千零部件组成,是工程机械中的排头兵产品。当时在中国是产业配套体系较弱的问题。
没有技术,那就自己研究;缺乏配套供应,那就自己创建。2001年,山河智能进军小型挖掘机领域,何清华带领团队一点一点研究、一处一处改进,最终4个月内造出了第一款小型挖掘机,该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使得山河智能成为国内首家达到现代标准的小型挖掘机生产企业。
早在开始之初,何清华提出了“先导式创新”理念,不仅不盲目跟随市场需求,还要主动瞄准市场上的某种产品或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和制造,以此引领市场消费。“不做追随者,要做引领者”。坚持这种理念,无论是在设计制造潜孔钻机、旋挖钻机还是轻型运动飞机会车等方面,都能看到其独树一帜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他构建了一套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和持续 innovate 为基础的一体化模式,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标性特征。
如今,由于他的努力及团队合作,他们已经研制出超过20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产品,并成功跻身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让他们成为行业中的领导者。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当年种下的那粒小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包括但不限于:山河智能、高新材料、新材实业、高科实业……这些都是由湖南科技工作者成立或领导的事务,用他们高水平科学成果和高端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并传递“麓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