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居寀,自宋入仕仍任翰林待诏,深得太宗青睐,被授予光禄丞的职位,并受命搜访名画、鉴定品目。他的画风与父子间颇为相似,富丽浓艳,对宫廷所需极为合适,因此在画院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时之间其他画家的作品都以黄氏的风格为标准来取舍。
淳化四年(993年),黄居寀出使成都府时,已是六十一岁高龄。在圣兴寺,他留下了一些壁画,如《龙水》、《天台山》和《水石》等。此外,《宣和画谱》记载了他共有332件作品,其中包括《春山图》、《春岸飞花图》及《桃花山鹧图》等。
其兄居实和居宝也都是当时的知名画家,但他们早逝,不如黄居寀留下更大的影响。代表作之一是《竹石锦鸠图》,是一卷绢本设色长方形作品,上方有宋赵佶题写“黄居寀山鹧棘雀图”八字,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描绘了秋天栎树凋零以及几只鸠鸟在枝头或周围觅食啄饮的情景,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自然之美。
另一件著名作品是《山鹧棘雀图》,也是一幅绢本立轴设色的长方形作品。现在同样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展示了作者对观察细节和生态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动植物表现能力的精湛。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意义,即使用了远离尘嚣生活的小麻雀,而非常见的大麻雀,这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情感表达。
黄氏继承并发展了“黄家富贵”风格,有着“不让其父”的誉称。他的一些技法,如用赭墨涂染近似没骨法,以及填染衣纹阴阳之表现法,都体现出了朴拙古意。而对于写生新意,则流露出详实生动之气息,尤其是在描绘小麻雀多样的情态方面展现出了传神之处。
这幅画像不仅上承唐朝传统,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写生方法。在收藏史上,它曾经被宋徽宗珍藏,其装裱印章至今依稷,为验证真伪提供了可靠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