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居寀,自宋入仕仍任翰林待诏,深得太宗青睐,被授予光禄丞之职,并负责搜访名画、鉴定品目。他的作品与父子相传的风格相同,色彩鲜艳富丽,因此在宫廷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与同僚们一起审视他人的作品,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标准。在淳化四年,他出使成都府时创作了《龙水》、《天台山》和《水石》等壁画。《宣和画谱》记录了他的作品共332件,其中包括《春山图》、《春岸飞花图》和《桃花山鹧图》等。此外,还有两幅重要的作品:一是绢本册页的《竹石锦鸠图》,尺寸为纵23.6厘米、横45.7厘米,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二是轴形绢本的《山鹧棘雀图》,尺寸为97 x 53.6 cm,也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居寀以其对自然界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而闻名,其表现力超越了普通画家。特别是在描绘山麻雀这一点上,他展现出了对动植物生态研究的深入理解,因为山麻雀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麻雀,它们不喜欢栖息在人类住宅附近或开发区周边。这也体现了一种远离尘嚣生活的哲理。

黄家的艺术风格延续着“富贵”之美,这一点在他的一些代表作中尤为明显,如“竹石锦鸠图”,其中蕨类羽状叶片、鸟喙爪部填染朱砂,与古代顾恺之(346--407)的衣纹阴阳法相似,都带有一种朴拙古意。而在另一幅著名作品“山鹧棘雀图”中,则展示出了详实生动写生的新意,以及各种情态传神之处。

这幅珍贵真迹不仅承载着唐朝传统,上开创了写生先例,而且因为曾经被宋徽宗收藏,在宣和装裱时还留下了徽宗题签及多种印玺,增强了其流传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