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孙怀仁踏入了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的殿堂,从表演开始,他接受了严格的训练。1958年,当梅兰芳来到安徽进行巡回演出时,孙怀仁被她的主演作品《打焦赞》中的杨排风一角深深吸引,并亲手由梅兰芳指导化妆和挑花线动作,这些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进入黄梅剧团后,孙怀仁扮演过各种角色,从花旦、刀马旦、彩旦到老旦、娃娃生,每一角都让他受益匪浅。在给严凤英、王少舫等艺术家的配角过程中,他耳濡目染,学无止境。
1980年,孙怀仁加入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在那里,他系统地学习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不断自我提升。他不仅自编自导,还经常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一起探索新领域。返回剧团后,他即投身于排练工作,对每一位同事都有着细致的心理分析,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表演建议。
作为一个学者兼师父,孙怀仁在导 演时特别注重对人物性格塑造和情感展现的处理,使得他的每一次创作都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他善于帮助那些能力较为有限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定位,让他们在舞台上闪耀光芒。因此,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朋友,在黄梅戏界,都有人称颂他的贡献和影响力。
退休之后,即便身处安静之地,但对于黄梅戲艺术未来的发展问题仍旧思念不已。他认为,要想让黄梅戲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始终保持对观众需求的一步走,让观众能够轻松进入剧场,与故事共鸣。而创新也是必需,但不能失去这门古老艺术形式本有的精髓。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我们看到了孙怀仁所展现出的那份沉淀与前瞻,是对黄梅戲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