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在“信息高铁”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我深知这个项目的意义。相比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强调数据处理吞吐量和服务保障的系统,就像高铁一样提供稳定、可靠的计算和网络服务。我们已经完成了高通量计算机原型系统研制,并形成了一套从芯片到数据中心的完整产品线。在深度学习、高通量音视频处理等领域,我们正在开展示范应用,未来将扩展到更多行业场景,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我亲身经历了从设计到产业化这一全过程,20年的努力让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同时也极富吸引力。我还记得起初与几位年轻同事一起面对完全新颖的事物时的情景,那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掌握了技能,一步步走向成熟。
我的旅程包括研发中国最早期的高处理性能众核芯片,这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我们不仅提升了技术水平,还为国家产业做出了贡献。我曾参与日本CoolChips会议,了解到了国际上其他公司在芯片设计方面取得的一些创新成果,这让我认识到了生态与设计对于芯片使用性质至关重要。
2014年,我创立了北京中科睿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这段经历既有挑战也有收获,我学会了如何平衡科研与商业之间复杂关系,同时坚持用技术解决问题,为国家产业带来真正价值。
现在,我们正全力以赴推进“信息高铁”项目。这项基础设施旨在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在5G智能物联时代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自主技术体系,从底层基础设施到软件平台再到应用服务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关键产业提供支持,使之实现自主构建能力。
尽管这条路充满困难,但我不会停止前行,因为这是为了国家而奋斗。在这个快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行业里,没有人可以安于现状。我只希望能够持续探索,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贡献力量。而这,就是我的故事——从科研项目到产业发展,每一步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完整、有效的地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