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重用吴起变革,开启国运新篇章
在公元前401年,楚悼王继位之初,国内外形势已大不如其曾祖父楚惠王时期。主要变化之一是国外局势:三晋国家日益强盛,而楚国则处于一方弱小的境地。次年,即公元前400年,三晋联军在乘丘战役中击败了楚军,这表明他们旨在削弱楚国右翼,以减轻左翼的威胁。然而,在公元前393年的攻打韩国、夺取负黍后,以及十一年后的又一次大败于三晋联军的战役中,楚国失去了重要据点,并被迫向秦国求援。
此时,对于面临内忧外患的楚悼王来说,没有一个能肩负重任的大臣让他寝食难安。他渴望像他的先辈们那样,有着贤臣辅佐。但屈、景、昭三家贵族虽然掌握权力,却未能为国家带来真正的改革与发展。于是,他开始积极寻找并培养人才,最终遇见了吴起。
吴起到达楚都,他被视作上天赐予的人才。当他正式受到接待时,无论是礼节还是对待他的态度,都体现出对这位变法专家的高度重视。在随后的岁月里,由于吴起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严格整顿官员制度、提倡节俭等,这些都是为了应对国内外压力和危机,但也引发了一定的内部矛盾和反弹。
尽管如此,当代史学家认为,在那些困难而复杂的时候,有这样的变革者出现,是一种幸事,也是一种转折点。而对于即将崩溃的那片古老帝国来说,如果没有像吴起这样的人物,那么历史可能会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