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京剧票友的化身,他不仅是京剧票友,更是京剧中的几大角色合体。从孩提时代开始,与戏曲结缘,那时候的小马飞被爷爷带着去听戏,对晋剧产生了兴趣,第一次听到的曲目是《打金枝》。对绘画和色彩敏感,让小马飞对戏曲中的脸谱充满好奇,尤其是花脸脸谱,这让他偷偷跑到后台看演员化妆。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飞的戏曲之路越走越宽,不再局限于一个剧种。他开始了解、接触晋剧以外的戏曲世界,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京剧系列节目,其中马连良的音配像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开启了他与京剧不解之缘。
在自学京剧过程中,马飞尝试舞台表演实践。那是在高三时的一次年级新年联欢晚会,他唱了自己进入 京 剧 世界 的启蒙段子《甘露寺》。虽然条件艰苦,但这并未影响他的热情。在军训期间,他还被推出来献上大学第一唱《淮河营》,尽管当时赢得掌声,但他感到更多的是不可思议。当天晚上,在隔壁寝室串门时,有人议论说:“今天下午居然还有人唱京剧啊!”“呵呵,就是我”,他有些自豪地答道。
爱好者身份也给他带来了来自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压力。“家里人都不太接受,我父母觉得我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孩子。”但到了去年有了一点小收获,父母开始觉得这样也还不错,不再反对他唱京剧。
为了弘扬 京 剔 文 化 理 想 ,2005 年 3 月 马 飞 成立 了 梨 园 文 化 提 升 社,并招募志同道合同学入社。他通过近似于曲线救国的方式吸引了不少同学加入梨园社。然而,即使困难重重,但马飞从未想过放弃,最终经过精心筹备,梨园社成功举办了华中地区最大的 京 剢 演 唱 会。这一活动吸引了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前来参加,使得原本孤独的情景变为文化交流的大型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