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科研究中心的深处,有一个传奇人物——连德伦。他的故事,犹如一部关于科技与智慧的戏剧。
1956年,他在广州培正中学初中毕业,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梦想的小男孩。但是,仅仅几年后,在1959年的春天,他又穿上了高中的校服,从广东广雅中学高中毕业。这个过程中,他对科学的热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时间飞逝,到了1964年,连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华南工学院(今名华南理工大学)的无线电专业本科毕业。他不满足于此,所以决定继续追求更高学位。在1967年,他完成了信息论专业的研究生学业,这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极为罕见的一件事情。
但就在他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一场历史的大潮把他带到崇明岛上的富民农场。1968年至1970.5年的岁月里,连德伦用自己的双手耕种着土地,用他的知识帮助部队卫生所研制出了电针电疗仪,并且向那些名军医学习针灸。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决心。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打转,在1970.5年的某个日子里,连德伦离开了崇明岛,又回到了城市。在接下来的14年里,即1984年前夕,他在上海邮电器材一厂工作。在那里,他主要负责载波机、抗电磁干扰以及光纤通信等项目,这些都是当时尖端技术领域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未来的世界,为人类进步贡献着自己微小却又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直到今天,当我们提及清科研究中心,就会想到那个名字——连德伦。而他的故事,也就像是一道永不磨灭的痕迹,无声地证明了一代人的奋斗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