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的深邃图书馆里,藏匿着一段传奇——连德伦的故事。他的足迹从广州培正中学初中的阶梯走向华南工学院无线电专业的实验室,再到华南工学院信息论专业研究生的思考角落,每一步都承载着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技术的探索。

1956年,他作为一个新生踏入了广州培正中学初中,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物。但是,他那颗充满好奇心的心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征程。在1959年毕业于广东广雅中学高中后,他迈出了通往大学的大门。

196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无线电专业本科,那时候他的名字已经在学校里响起。他不仅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他那颗勇敢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在接下来的两年里,1967年他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信息论专业研究生,这份学识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一员。

然而,在这个年代,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1968年至1970.5年的岁月,是连德伦人生的转折点。在上海警备区崇明岛富民农场劳动期间,虽然身为高级工程师,但连德伦并没有放弃科学研究。他替部队卫生所研制出了电针电疗仪,并向部队名军医学习过针灸,这些经历让他的视野更加宽阔,对待工作也更加负责。

回到现实生活中,1970.5年至1984年的岁月,是连德伦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篇章。在上海邮电器材一厂工作期间,他主要从事载波机、抗电磁干扰、光纤通信等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内,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都让连德伦成长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对传统技术的一次改进,也是对未来的预见。

今天,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一种不屈不挠、不断追求卓越的声音。连德伦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时代产出的巨人。而他的故事,也将永远激励着那些追梦者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