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汉朝第十位皇帝,生于汉武帝征和二年的一个冬日,他的出生几乎与巫蛊之祸同时,而在襁褓之中便被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他的父亲史皇孙刘进和母亲王翁须在他年幼时就离世,这段不幸的童年让刘询后来对百姓的艰难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在祖母史家的抚养下,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最终在元平元年(前74)由霍光等大臣迎至宫中,先封为阳武侯,并于同一年的七月登上皇位。当时,他才十七岁。

继位后的第二年,即本始元年(前73),他改变了国号,这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篇章开始。作为中国历史上受过牢狱之苦而即位成为皇帝的人物之一,刘询的经验让他的治理方式更加接地气。他励精图治,重用贤能的大臣,使得朝廷中的循吏辈兴起。他减轻人民负担,加强农业生产,同时也注重改善吏治,不仅仅依赖儒术。

在外交政策方面,刘询表现出了明智的手腕。在本始二年(前72),他联合乌孙共同对抗匈奴,并设立西域都护府,以监控西域诸城各国,使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这一举措加强了汉朝对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使得天山南北地区稳定下来。

宣帝期间,全國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因此被后人誉为“宣帝中兴”。此时期是汉朝力量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在西汉严格庙号、谥号制度中,只有四位皇帝拥有正式庙号,其中包括著名贤君刘询。此外,在黄龙元年的冬季,由于病痛缠身,他最终因病去世,在位25年,当时享壽43岁,被尊称为孝宣皇帝,其庙号为中宗,被葬于今日西安市南郊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