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启蒙思想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湖南邵阳隆回人,他在道光二年举人,在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并官至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他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并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他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这一观点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
他还提倡创办民用工业,让国家富强。他主张革新,要去伪饰和畏难,还要养痈和营窟。在《默觚》中发挥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屦之而后艰”的主张,对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予以批判。
他的著作包括《皇朝经世文编》、《筹漕篇》、《筹齿差篇》、《湖广水利论》等,以及最著名的《海国图志》,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等多个方面,对于强国御侮有着重要意义。此外,他还辑有《净土四经》,表明其对佛学也有所研究。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魏源卒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其遗容葬于杭州南屏山方家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