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绚烂而又忧郁的江南春光中,苏坦妹如一朵轻盈的梅花,散发着淡淡的诗意与才华。她的身影,与楚方玉并称“江南楚苏”,在浙江四贤和其他文人士大夫间流传开来。这位才女,以其卓绝的文学造诣,在“兰溪会”上引人瞩目,她的一举一动都似乎是在为这片土地添上了几分色彩。
然而,这个美好的时代,并没有长久地陪伴她。在朱元璋那个残酷而无情的大明朝中,误杀这样的天赋灵魂,无疑是一次又一次重创历史的悲剧。而为了表达悔恨之情,朱元璋竟然在苏坦妹坟前立下了一个“罪己碑”,这份悔意虽然迟缓,但或许也算是对逝去才女的一种纪念。
楚方玉,则是另一种传奇。她与苏坦妹的情同姐妹,一起在诗歌与文艺界里风生水起。14岁时,她便与苏坦妹并称“江南楚苏”,共同参加著名的诗会——兰溪雅会。在那里,他们以自己的才华震惊群贤,而后来的故事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据说,为了给已经离世的好友申冤,她竟然化作男儿,不顾一切地踏上了科举道路,最终以状元之姿回到了皇宫,对于那个曾经误杀好友的人进行了一场公开羞辱。
这些年月,那些参加过“兰溪会”的人,都仿佛忘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只记得那些美丽、纯粹、充满希望和智慧的声音。那是一个多么难能可贵的地方啊!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兰溪会”依旧不愿放弃,它坚持着那种文人的高洁和追求,是那么地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