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是谁?阿合马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一段曲折复杂的历史。他的生平不详,只知他是察必皇后的父亲,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中统三年(1262年),忽必烈任命他兼管中书左右部,兼任诸路都转运使,对财政赋税事务有专门之权。

阿合马上奏忽必烈,提出分条规划,并向各路运司宣布晓谕。他主张对钧州、徐州等州的炼铁设备进行宣牌,以振兴冶炼利益。随后,他被任命为同知开平府事,兼管中书左右部照旧不变。

至元元年(1264年)正月,上奏请求任命礼部尚书马月合乃兼管三千户没有户籍的人,加强炼铁行业,每年上缴铁一百斤多七千七百斤,用以铸锻农具二十万件换粮四万石。此举受到了忽必烈的青睐,他授予阿合马大权,使其负责国家财政和经济问题。

然而,不久之后,上疏建议增加太原盐税,却遭到安童丞相的反对。安童认为阿合马在处理国事时过于专断,不与他商议,又指出阿合马在任用官员时存在失误。但尽管如此,忽必烈仍然信赖并重用了阿合马,让他掌握更多的大权。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官员开始质疑阿合马和其他宰相们私下经商的问题,但他们坚持辩解。在此期间,一些官员也试图限制他的权力,但最终未能成功阻止他的势力扩大。

至元十二年(1275年),伯颜领兵攻打宋朝取得胜利时,忽必烈命令阿 合 马等人讨论如何推行盐法、钞法和贸易药材的问题。这次讨论引发了一场关于是否应该允许百姓自由贩卖北方盐和药材的问题,最终决定由官方统一征购药材,从蔡州运盐二十万斤,并禁止私人互相贸易。

正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上奏说御史台不能随便召见管理仓库的官吏,也不能查究银钱谷物数字,这样做就是压抑监察部门。这一年,他还阻挠压抑监察部门,即使有证据表明江南地方官员腐败也不向朝廷上报,而是把这些问题蒙蔽起来。这让人们对于他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为何会这样做?

直到最后,我们依然不知道答案,是谁真正操控着中国历史?只知道,在那个时代,有一个叫做阿合玛的人,以其智谋多端、善于言辞而著称,其名字成为了一个符号——既代表着力量又带有阴影。而这段历史,无论如何,都留给我们许多思考:在追求富强过程中的权力斗争背后,是不是真的有人能够看到真实的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