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字亨父,号德机,是一位在元朝活跃的文学家和政治人物。他的生平充满了不凡的气质,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学问和廉洁自守中度过。
出身于宋度宗咸淳八年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早逝,但母亲熊氏为了培养他,没有再嫁。范梈自幼聪明过人,以一口吞吐百科、记忆力惊人著称。他深受颜延年、谢灵运等古代文学家的影响,对诗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才华。
大德十一年(1307年),范梈来到京城,一举成名,在朝廷官吏中风靡一时,被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不久,他被推荐担任左卫教授,再次升迁为翰林院编修官。在这个职位上,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清廉之志。
后来,范梈又历任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江西湖东道知事、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严格执法,不畏强权,用自己的笔墨揭露社会上的冤屈与腐败,如对付文绣局等弊端。他始终保持着淡泊如水的生活态度,不图私利,以公正之心行事。
尽管如此,由于他无法侍奉年老多病的母亲而请辞回家,最终未能实现这一愿望。天历二年(1329年),他被任命为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但因母病重而拒绝赴任,最终回到家乡陪伴母亲至她去世。这一年,即是他自己生命结束的一刻,也是他的精神世界走向最深沉的一个时刻。
在文学创作方面,范梈以秦汉散文闻名,其诗歌风格多样,有冲淡闲远之美,也有高妙之境。他不仅描写日常生活,还涉及社会现实,如《闽州歌》、《社日》等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虞集曾评价他的诗:“如唐临晋帖”,但也有人认为其“纵横变化”、“出入无联”,具有独特韵味。
范梈留下了一些重要作品,如《燕然》、《东方》,并辑成《范德机诗》、《木天禁语》两书,这些作品传世至今。然而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他是江西清江县人,而另一部分则主张恩施地区也有可能是他的故乡。但总体来说,无论如何解释,都难以否认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他留下的文字与精神继续激励着后人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