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形,即对形体变化要有深刻的理解

在自然环境中,传统武术的实战运用主要是指导我们如何把握对方形体变化。如果对方力大且速度快,我方不能使用太极套路中的慢动作来应对,而必须随着对方的进退快慢而灵活应变。在这个过程中,最佳时机是在对方刚开始动作雏形时,即“一动”。因为这时对方的速度和力量都还未形成,是最容易处理的情况。如果错过了这一机会,可以继续破坏对方发力的距离,使其无法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既不会受伤,也不会受到损害。但如果再次失去机会,则需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受力、化解力,使得在自己身上没有形成可用的力点。这样,对方的攻击也会变得无效。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对方发力的距离之外转移到发力的距离之内,这是一个高超的拍击技巧。这是一个许多练习太极的人长期难以掌握的问题。

第二个要把握的是懂劲。

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已经开始通过身体处理对方力量的时候,懂劲就开始起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与对方接触的一瞬间,要通过听劲功夫,了解并控制住对方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后续攻击创造出有效的空间。

第三,要做到化发结合同化同发。

很多人在实战中经常感到:我破除了对手之后再去打,但对手却又改变了姿态,所以只能不断调整防御,从而永远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其实,这种矛盾背后的秘密是没有把握住化发结合。实战中,从不简单地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而是总是阴阳并存。而要达到这种状态,就必须让“遇力成桩”成为我们的法则。而所谓“桩”,必须是一种活跃存在,一虚一实,用实腿承受力,用虚腿调整重心,并根据对手重心运动及时进桩摧毁。也就是说,在同时承受和化解敌人的力量,同时,让桩动起来,或向前挤采肘,或向后施以捋按之劲,或绕步而行施以摆扫挒扭等各种劲。总之,无论如何,都要使得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同时进行这些操作,以便能够更好地摧毁敌人的攻击。

第四,在实战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如何认识敌人的力量大小?即使敌人拥有巨大的力量,只要它还没作用于你身上,你就不应该畏惧它,因为只有当它真正作用于你身上的时候才算数,没有之前的话题意义。二是如何认识敌人的速度快慢?敌人加速只是为了打乱你的节奏以便混入空隙。我如果能够随着他们快速移动而迅速反应,那么即使他们再快,他们也无法进入我的领域。三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到“急则急应,缓则缓随”?虽然看似这是关于体质素质之间比较的问题,其本质实际上反映的是技巧水平之间差距。此秘诀就在于善于发出直线性的力量,无论手足,只要在无需考虑远近、运用技巧的情况下,可以立即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者,便是我所追求的大师级太极!五是在何种条件下可以承担和转换他人的力量?

最后,我想要强调的是,将所有这些理论付诸实际行动并不仅仅依赖于推举这样的训练,还需要亲自尝试各类猛烈和快速的情境直至周围全身都能接受任何形式以及强度的情景,不断磨炼自己的能力,使得每一个部位都能够毫无障碍地完成任务,为达到完美武艺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勇敢面对猛烈与高速测试,最终实现全面武艺达到了顶峰的地步。这正是我追求的大师级别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