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形,即对形体变化要有深刻的理解

在这部分,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准确把握对方的形态变化。面对对方快速和力量强大的攻击,我们不能用太极的缓慢方式来应对,而是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动作以跟随对方的节奏。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识别出对方最初动作的雏形,也就是所谓的一“一动”。在这个时机上,处理起来相对容易,因为此时对方还没有形成充分的速度和力量。

如果错过了这一关键时刻,我们可以继续打乱对方发力的距离,使其无法将力量完全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样既不会受到损害又能保持主导地位。如果再次失去机会,那么我们就需要利用自己的身体承受力,并将之转化为己用的力量,以防止敌人找到有效的地方进行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即使使用了最大努力,其攻击也会无效。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从远离发力距离逐渐进入发力距离内的一个过程,它是一种高超的拍击技巧。这是一个太极练习者长期难以掌握的问题所在。

二、懂劲

这里提到的懂劲已经开始体现于之前通过身体接触处理敌人的力点中。基于此基础,还需要做的是,在与敌人紧密接触的一瞬间,要通过听劲技术,了解并掌控住敌人的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优势。

三、化发结合,同化同发

许多实战经验表明,当破解了敌人的招式后,再次攻击时,却常常发现情景已然不同,因此只能不断适应,不断变换。而这是因为缺乏一种名为化发结合的手法。在实战中,从不出现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的情况。要达到化发结合,就必须遵循“遇力成桩”的原则。这种桩必须是活生生的,一虚一实,其中实腿承担起抵抗外来的力量,而虚腿则负责调节重心,并根据对方重心移动而及时调整桩位,以摧毁其力量。此即承受和转化他人施加之力的同时,桩便开始活动,或前行施以掤挤采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功,或绕步而行施以摆扫挒扭等劲。总结来说,是必须让两者同时发生,以桩摧毁他人的攻势。

四、几个重要问题须明确:

如何认识到对方力量大小?即使对手拥有巨大力量,只要未曾作用于我方,我方就不必畏惧任何大小,无需担忧它是否足够强大。

如何认识到对方速度快慢?当他们加快速度,其目的是打乱防御节奏并趁机偷袭。我若能随着他们改变节奏急忙追赶或缓慢跟随,他们再怎么快,都无法侵入我的身躯。

怎样做到“急则急应,缓则缓随”?虽然这看似取决于个人身体素质,但实际上更依赖于释放直线力的技巧。一旦能够在无需空间且迅速运用的情况下释放出真正的人类潜能,便可称得上是一名太极武师。

怎样做到承受力并转化为己用?承受并转换他人给予之力的技能并不仅限于臂部技术,更是在全身范围内展开。本领提升至最高境界,将被迫经历猛烈和高速冲击直至周围每个角落都能承受所有类型的压力,同时将其全部转变成自身可靠支持——这样的境界才算达到了真理。但这并不仅仅依赖推手练习,更需要亲自尝试各种激烈和快速冲击,让整个人成为一个支撑一切能力不可胜任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是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