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东北王的悲剧,炸车身亡前的最后一刻

张作霖简介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

宦海生涯

早年经历:

1887年,从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1888年,其父被赌徒打死,他与二哥前去报仇,被误伤二人逃走。他逃往赵家庙村外祖父家就食。

1890年,学木匠当货郎卖包子学兽医。

1894年,流落营口县大高坎镇,与赵春桂结婚,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

1901年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在途中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即张学良。

1902-1909年的军事征战:

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在清政府无力征剿的情况下,被招安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以及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

虎踞东北

1916-1922年的政治崛起:

任奉天督军兼巡按使,再次被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行使统治权,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位期间多次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

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晨5时许,当他所乘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下的炸弹炸毁,这位乱世枭雄身受重伤,当日逝世。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皇姑屯炸车案”。

社会评价

正面评价:作为统镇要地的首领,其、军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誉为“乱世枭雄”。苏日虽将其视成眼中钉,却也不得不叹服其是个“压不倒的小个子”。

负面评价:穷兵黩武:作为军阀,一再发动战争,不惜向日本等国借款而且截留盐税等国税收入用于战争。思想较为守旧,对日本采取亲善态度。但后来由于对中国民族利益缺乏深刻认识,最终导致自身覆灭和国家损失严重。

家庭成员和后人纪念

家族背景:“老疙瘩”的称呼来自于他童年的模样,但也因为他的脆弱性质,因为即便是这样的人物,也最终无法避免自己的悲剧收场。而对于他的儿子们来说,他们继承了父亲的一部分遗志,但也在不断寻求自己的事业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之旅上展开新的篇章。

墓地地点及其他相关信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