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健书法艺术探索

在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我从上海收到了杨永健亲笔寄来的《楷书与行书:杨永健作品集》。翻阅间,仿佛置身于他笔下的世界,点画之间流淌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美育学会常务理事和国家高级美术师,杨永健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追求,在书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年的创作与实践使得他的作品屡获殊荣,并且入选了许多国内外重要展览,如上海市书法展、中日、中韩书法展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凭借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奖”。

除了精湛的手艺,杨永健还专注于传授知识。他撰写了多部关于楷書筆畫、楷書結構、行書技巧等方面的著作,以及《当代書家的五體千字文》(楷書部分)、《魏碑唐詩字帖》、《魏碑四種通臨》,这些都体现出了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的理解。

杨永健所创造出的每一幅字,都既恪守古人的传统,又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形式。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在他的楷書中,可以感受到晋唐风格,而行草则如同北碑般庄严;规矩森严而不板滞,点画灵动而不油滑,这正是他在点画运作、结构间架及谋篇情趣上的细致研究成果。

通过观察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推断出,他挥毫时肩肘腕指之间存在一种默契,每个动作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实现了一种“下笔點畫波撇屈曲,一樣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的完美状态。

王僧虔曾说:“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句话意味着,一首好诗或一幅好绘,更应注重精神内涵,而非仅仅表面功夫。从杨永健的字迹来看,他确实把握住了这一原则。他在落笔时极注重点画之完善,因此,即使是最细微的情感也能自然流露,没有单飘游丝,只有紧密相连的情感线条,让人感到深刻又真挚。

作为一个忙碌但又宁静的心灵,那些繁忙工作并没有剥夺他寻找内心平静的时候。在忙碌中保持冷静,是他的另一大智慧。而这种态度,也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如何变换,都应该像他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到那份宁静。(图源:《楷書與行書:揭秘藝術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