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我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历史上顺治皇帝是什么结局?为何选择出家?

首先,我要明确一点:顺治是否出家?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可是大多数人更加认可顺治出家的结局,甚至在民间,对于顺治出家,也是有着极大的认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是因为在顺治在世的时候,他曾经做过一首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足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谜,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无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年差。我本西方一纳子,

缘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我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如果不是顺治想出家,就不会留下让人猜测的诗句。而且,在康熙登基之后,他曾经多次朝拜五台山。而相传顺治出家的地点就是五台山,而康熙朝拜五台山,只是为了去见父亲。还有一些寺庙之中,有着皇家的御用之物。这都可以佐证。

但是,我们知道的是,这个故事并没有被完全接受,因为我们不知道真实的情况。但即便如此,这个传说依然能够激起人们对这个时代、这些人物的深深兴趣。

那么,为何会有人认为吴良辅代替了顺治呢?这可能是一个比喻或者象征性的解释。在那个时代,有割发代首的情节发生,而到了清朝,在顺治一心想出家的时候,吴良辅就代替了他的主子出了家了。

根据史实,在順帝死前五天,他親自送吳良輔到寺院剃髮並出了門。在後來記載中,這位順帝突發天花而逝世。而孝莊太后則於順帝逝世後迅速處決了吳良輔。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是一種逃避,但它卻帶給我們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人選擇逃避這樣一個繁華都市中的生活?

或許對於中國人的觀點來說,比起死亡,更容易接受一個充滿希望和自由的結局,即使那只是一種幻想。但無論如何,這個傳說仍舊讓我們對於過往歷史感到好奇,並試圖透過不同的角度理解那些時代的人們的心理狀態與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