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顺序及年号及年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由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至1368年被明太祖朱元璋推翻。整个时间长达98年,是蒙古帝国在中原的延续和发展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元朝实行了多种历法,其中以“大定”、“至正”等为代表的几个主要年号对后世影响深远。

最早的元朝皇帝是忽必烈,他自称大蒙古国之皇帝,并于1260年代初开始统一中国北方地区。1271年,他正式宣布建立“大元”,并改用农历作为国家使用的历法。这一年他发布了《开封府路总管府制置公事》和《江南东路总管府制置公事》,标志着新政权正式确立。

随后,在位期间有多个重要年的事件,如1280年的三次战役,一系列征服宋、金、西夏等诸多国家,最终实现了对华北乃至全中国的大一统。1294-1307间,即成吉思汗家族第五代继承人的天工之子海山即位,这段时间内采用的“大定”纪念碑记载了他的许多功绩。

接着是在1329-1332之间,即秃厮里台(也就是后的英宗)登基时期,此时采用的是“至正”的纪号,这也是后来汉族官员反抗蒙古统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之一。此外,1340-1368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灾荒、民变以及经济问题,使得社会动荡不安,同时也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衰弱。

到1368年,当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今上海市浦东区),宣告结束了一百多年的辽阔疆域下的一幕,也意味着这段与前文提到的关键词相关联的历史篇章已经画上了句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个皇帝或哪个时代,他们都没有放弃过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维护和扩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传承这一伟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