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挚:在中国神话中,帝挚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名字。据说他是帝喾次妃常仪的儿子、帝喾长子,号称青阳氏。在位期间,他只有十五岁的弟弟放勋辅佐自己。后来,帝挚封放勋为尧于唐国,并将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了他。
关于帝挚的经历和命运,有着不同的记载。在《史记》中记载道:“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皇甫谧《帝王世纪》则提到,虽然常仪位于四妻之末,但因为她生下了长子,因此得以登基,她将异母弟放勋封为唐侯。然而,在位仅九年,帝国便被推翻,因为其治理能力不足。
传说当时有一个名叫姜匡二的人物,他也是青阳氏政权中的十七任皇主。在他的统治期间,他荒淫无度,最终导致诸侯废黜他。而唐尧因其圣明,被推举成为新的皇主。清人马骕在《绎史》中引述了一段描述:“挚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推尊尧为天子。”不过也有不同版本,比如马骕所加按语提到的,“按 帝挚或崩,或禅,或废,诸说各不同也。”
历史上对姜匡二(即帝鸷)的评价并不高。他在位时间很短暂,也没有留下太多成就。当时的情况非常混乱,上天降下了种种灾难,以惩罚他的不德行为。这包括连年的大旱、虫灾和水灾,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幸的是,这些灾难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因为姜匡二本人对此事视若无睹,只顾享乐自我沉溺。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唐尧的人物凭借其仁慈和智慧帮助人民抗击自然灾害。他通过建设堤坝引水浇田成功解决了旱情,同时也消灭了毒蛇猛兽等威胁人类安全的事实。此外,他还率领民众与那些危险生物作战,用箭射掉九个太阳使天空恢复正常状态。这一切都深受人们赞赏,并最终促成了唐尧取代姜匡二成为新的皇主。
尽管如此,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些故事更多地体现的是远古时代社会状况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心理感受,以及他们试图通过宗教信仰来应对挑战的情景。但正如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样,这些故事往往带有一定的夸张性质,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或者象征而非历史真实记录。不过,无论如何,它们都反映出远古社会对于领导者的期待以及他们所追求的一种秩序与稳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