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神话探究:伏羲与女娲的创世编织
人物渊源众所周知的事,盘古传说最早出现在三国文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又有《五运历年记》记载其化生万物。《中国哲学史》教材引用了这两段史料。对于盘古传说是否反映了中国远古传说的真实情况,教材论证说:“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虽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正如吕思勉所说:‘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由此推断,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这一神话传说,形诸文字虽晚,但其内容的发生应在很早的远古时期,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本土说的根基深厚,其中一例确凿年代为公元86年,一些神像可能早至新莽年代,从而推倒了“盘古来源于印度”的观点。
王晖先生近日提出,将盘 古视为上古中国土地神“亳”的音变,并否定了盤 古在历史上的地位最晚出现,而被积薪式地列为时代最早、地位最高的大创世主神。在他的研究中,我们得以从中国本土文化中寻找盘 古 神话 的根源,以及重新将盤 古 神话纳入史学考察范围等方面,有着启发意义。
正如王文中归纳出的那样,对於盤 古 来源讨论可大致归结为“本土說”與 “外來說”兩種主要觀點。“本土說”的學者多從兩個方面論證,其一是將「盤 古」與「瓠」相聯繫,但瓠原是一只巨犬,而不是創造天地和萬物的大力士;其二是利用現代民族學和民俗學資料來探討舊事,這種方法面臨更多挑戰。而持“外來說”的學者則通常無法提供明確答案,即使他們提出了可能性,如认为盤 古 来自印度婆罗门宗教,也各有不同。
随着时间流逝,《淮南子》等文献中的东皇太一与女娲作为创世者的形象逐渐淡出,而新的开辟大神开始出现。这背后,是由于汉末魏晋间佛经汉译对宇宙观念带来的影响,使得原本掌管天地开辟的地位逐渐下降,为一个新的开辟大神出现提供了空间。但即便如此,在接受外来思想时,中国人往往选择性吸收,不放弃本土气化宇宙论。因此,从三国到唐宋之间,无论如何看待,只能看到一种实际影响有限的情景。
20 世纪初,被称作“自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到如今” 的全套神话系统,被一些学者戳穿,这或许表明这些故事并非宋明以前人们普遍认同的事实。然而,当我们试图去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原来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问题都是基于误解或偏见,比如吕思勉在他的 《 盤 剛 考 》 中指出了这一点,他并不认为这些故事是在非常久远的一段历史里发生的,而是认为它们是在佛教东引之后形成的一种融合产物。此类误解和偏见,让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更加模糊,更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来揭示真相。
总结来说,对於盾 鎚傳説是否為中國遠古傳説之一部分仍然存在爭議,它既可以被視為中國獨有的文化產物,也可以被認為受到其他文明影響。在這場爭論中,每個人都試圖找到自己支持自己的證據,並且經常忽略或者誤讀歷史記載,以維護自己的立場。在這樣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追求真理,並且對於每一個歷史問題,都應該進行詳細調查,以確保我們能夠獲得準確且充分的事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