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薪水和退休津贴名义,巧妙地将海关价值高达40万英镑的银子汇回英国,其亲属则额外提取了约10万英镑。据另一种估计,赫德及其家人共赚取了接近75万英镑,这等同于500万两白银的巨额财富。有人为其辩护称,赫德对清政府收到的税款贡献巨大,这一点也有一定道理。
《同舟共进》2016年04期 封面图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6年04期,作者:胡新民,原题:晚清海关的特色
近年来,一些媒体发表了关于“英国人赫德主持的海关是晚清唯一清廉衙门”的文章,但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罗伯特·赫德在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任职超过五十年。他曾坦言:“晚清的中国海关是一种半殖民性质的‘非正常机构’。”它是一个隶属于中国政府,却由来自那些对中国贸易最重要国家的人控制的一个特殊机构。当时,由于英国货物向中国倾销最多,因此,在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107年的时间里,有前100年的总税务司都是英国人。在这期间,他不仅引入了西方管理制度,还推动了一些洋务运动,为我国新兴工业和科技传播做出了贡献。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促进行政统一、打开国门、改革教育和建设港务等举措。这些措施体现了他的先进管理理念,如行政效率、人才培养等。在具体业务环节中,他推行了一套规范操作规程和方法。这些建议从技术角度看大多有积极意义,即使今天仍然有些许启示。
然而,这个一度被认为可以成为一个无私衙门的地方,在后来的岁月中却走上了穷途末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独立王国中的每一步都背后隐藏着权力的斗争与个人利益的追逐,而不是真正的事业精神或公正原则所驱动。
鸦片战争前后的海关原本是由地方军事长官管辖。但当时半封建社会下各地割据,不稳定的局势导致海关无法有效地进行统筹。这就导致违约问题频发,因为征税收入难以按时交付给外国强国,以支付赔款。但为了维护自己的信用,不愿让自己陷入不光彩的情况,所以决定引入外国人才来处理这一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第一任总税务司李泰国和第二任赫德都是来自战胜国家的人才,并且他们掌握了所有高级官员推荐权,从而确保每个国家都能得到应有的利益保证(按照赫德的话说)。
因此,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深思熟虑,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