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讲述一个名叫褒姒的传奇人物,她是周朝的一位王后,但她也被历史记载为引发了一系列灾难的罪魁祸首。褒姒的名字在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她出生于夏朝同姓的一个小国,母亲是一位宫女,父亲不详。
她的童年充满了变数,被弃婴后被一对商人收养,在褒国长大。公元前779年,当周幽王征服了褒国时,这个美丽的女子被献给他作为和平使者,并迅速成为他的宠妃。她生的儿子伯服(或称伯般)更是让幽王疯狂地宠爱,以至于废掉了太子宜臼和王后申氏,将褒姒立为新任王后。
然而,褒姬过于娇嫩,不适应宫廷生活,加上她深受养父之死所影响,心中怀恨,因此很少露笑容。但当她偶尔露出笑容,那种艳丽迷人的笑容就像是天上的星辰一般璀璨。当时的人们为了看到这份珍贵的笑容,就算支付重金,只要能诱发一次微笑即可。而虢国石父就提出了一计——“烽火戏诸侯”,利用这个计策,让周幽王与她并肩游览骊山,燃起烽火,然后擂鼓声响,让各路诸侯闻讯而来救援,最终发现只是虚惊一场,又退兵而去。
这一幕,让她见到连绵不断来往回返的军队,如同走马观花,不由得启唇而笑。这次真正意义上的微笑,使得周幽王大喜,但同时也失去了诸侯们对他的信任。在公元前771年的犬戎入侵时,由于再次未能得到诸侯支持,周幽王最终遭到了杀害,而关于褒姬命运是否悲惨,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被掳,有说可能直接遇害。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评价道:“褒姬不好笑,而幽王欲其笑,以万方故不笑。”这句话传达出了一个深刻的情感:尽管成为了百姓口中的美人,但她的存在却导致整个国家陷入混乱。唐代诗人胡曾也有诗句赞颂她的美:“恃宠娇多得自由,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这样一个故事流传下来,其实质反映的是权力、欲望以及人类情感背后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