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交通工程的“追梦者”,邵春福在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的自然之旅,回顾了他30年的职业生涯,从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到北京奥运会冲击热搜榜,再到成为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一个人的追求,也是对一门学科发展的见证。
1986年1月16日,邵春福踏上日本京都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征程,那时,他面临的是初次坐全封闭式汽车带来的晕车症状。在佐佐木纲教授的指导下,他深入学习了数理工程专业,并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返回中国后,邵春福选择了北京交通大学任教,用实力让人无从质疑。
2003年末,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筹备工作进行时,邵春福被委以制定国家体育场车辆疏散方案的重任。他通过科学计算和交通仿真,为设计方提供调整建议和交通组织方案,最终实现了27分钟贵宾散场,这一成就消除了人们对于交通仿真的质疑。
2019年9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35—2050)》发布,这对于提升我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至关重要。邵春福负责该规划纲要中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此为依托构建超级网络和刻画出行行为研究,为未来的组合出行和联程运输需求奠定基础。
在培养学生方面,邵春福要求本校学生选择计算机作为双学位,如同当年佐佐木纲要求他学习数理工程专业一样。他组建了一支精干科研团队,有着多名博士、硕士毕业生,其中有26名学生已在国内外高校任教。此外,他还传承着“有教无类”的大爱精神,对其他高校的研究生毫无保留地培养,使得他的影响力远超自己所在学校范围。
40年的光阴即将落幕,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邵春福感慨道:“追梦这个专业,我做对了。我感觉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