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的悠闲田园中,一个名为索海燕的年轻艺术家,以其对豫剧的热爱和不懈努力,在自然之美的背景下绘制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她的故事起源于1999年,当时她与丈夫冯顺英一起创办了一个民营剧团,这个剧团迅速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等地展开了广泛的演出活动,累计超过2500场。八年的时间里,他们从最初能演出的四五个剧目发展到现在可以演出20台不同的大戏。
这段期间,他们也从最初仅有的十几个戏箱发展到了现在拥有90多个戏箱丰富装备。此外,他们还清除了筹建剧团时欠下的数十万元债务,并积累了稳定的资金流。他们在曾经演出的地方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甚至成为了他们常去的地方。
这个非凡的小伙伴们,就是由索海燕担任团长,成立于1999年的河南海燕豫剧团。而负责外交事务的是她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冯顺英。这对夫妇共同度过了无数艰难险阻,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挑战,都以一颗感恩的心迎接每一次机会。
索海燕自幼便是一位小迷弟,她总是在放学后听着高音喇叭播报戏曲节目,那时候她就站在电线杆旁边倾听,每当有锣鼓声响起,她都会挤进人群中,看得入迷,就像是忘记吃饭一样。她的一切都指向那一天,她能够踏上成为一名真正表演者的道路。那一年,磁县戏校招生,当时10岁的小女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将心中的歌舞献给世界。
随后的日子里,索海燕在学校接受专业培训,她练习唱做念打,以及各种基本功,一丝不苟、一招不错。在这样的环境中,她练就了一身扎实文武双全的基础。在1981年毕业后,与冯顺英一起被分配到磁县豫剧团作为专业演员,并逐步晋升至邯郸市东风剧团,再次转调至济源市豫剧团,最终在1999年辞职组建了自己的公司——海燕豫剧团。
这一路走来,是风风火火又坎坷不平,但转眼间,这对夫妻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欢乐与艰辛并存的人生旅程。为了艺术,他们甘苦与共相濡以沫,没有怨言,只愿意同闯难关。在这个过程中,有幸拜师常香玉,让她更加坚定追求艺术梦想的决心。
常香玉,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表演者,更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用她的收入捐赠了一架飞机给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份敬仰让小小的心灵深处竖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而那个14年的期待最终在1991年得到满足。当时6月,一场全国性的豫劇大赛上,小女孩荣获金奖,这一切都是因为常老师慈祥的手伸出了帮助之手,让她得以见证自己梦寐以求的情境发生,即使没有说出口,也充满幸福暖流悄然涌现。
随着时间推移,对《花木兰》、《大祭桩》、《拷红》的把握越来越精准,而参加第六届“香玉杯”评选前的《桃花庵》、《宇宙锋》,则是崔兰田派和陈素真派作品。她精彩绝伦的表现,使得评委们投票支持,最终获得“香玉杯”,这份荣誉如同明灯照亮前行之路,让她更加坚信自己所选择的事业是正确且光明正大的。一往无前地奋斗,因为这是她的生命所需,也是他人眼中的希望之光。
再往后,一系列艰辛考验接踵而至,从资金筹措到设备采购,再到找到合适的地点进行排练,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即使如此,那种初衷依旧坚定:要办好这个民营剧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把它变成一种力量,让人们看到真实无比的人类精神力。所以,在所有人的反对声中,只有这两个人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笔或几笔。如果你准备好了,你也许可以加入他们,为这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小世界贡献你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