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的悠久文化底蕴中,一个名为索海燕的青年艺术家,以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才华,领导着一支由冯顺英夫妇共同创立的民营剧团——河南海燕豫剧团。自成立以来,这个剧团已经踏遍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等地,成功举办了2500多场演出,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从最初只能演绎四五个剧目到现在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每次都有20台不重样的精彩表演。这背后,是索海燕和她的团队无数次努力与挑战,他们从最初只有十几箱物资发展至今已拥有90多个戏箱,使得每一次舞台上的表现都更加震撼人心。

除了在艺术上取得巨大进步,索海燕还成功清偿了筹建时期借来的数十万元债务,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储备。这一切,都证明了这个小型剧团是如何凤凰涅槃,从一片荒芜到繁花似锦。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当初组建剧团时,索海燕必须放弃稳定但低薪水的小锣鼓工职位,而是在未知的情况下冒险投身于这条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在那个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时候,她所面临的问题远比今天复杂。她曾经因为缺乏经验而被迫接受各种工作机会,只能偶尔参加一些地方戏曲活动,那时候,她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戏子。

正是在那段艰辛岁月里,索海燕遇见了一位传奇人物——常香玉,这位豫剧界的一代宗师,不仅以其非凡的人生经历激励着年轻一代,还以其慷慨的大方气度,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传授给那些渴望学习的人。常香玉对待学生严格,但也极具包容性,无论是崔兰田派还是陈素真派,她都能公正评判并欣赏其中独特之处。

1991年,在“梨园杯”全国豫剧演唱大赛上,当索海燕荣获金奖时,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常香玉老师。那份激动的心情,如同潮汐般涌动,让她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艺人的责任,以及肩负起传承优秀艺术遗产的情怀。而随后,由于常香玉设立“香玉杯”的影响力,更让索海燕有机会参与1996年的评选,最终获得殊荣,这对于她的个人成长无疑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外,那段时间也是她结识冯顺英并共同奋斗的事迹。两人相互扶持,一起经历风风火火的情景,一起解决坎坷路途中的种种问题。当他们决定辞去济源市豫剧团的一线岗位,为梦想开启新的篇章时,没有人支持他们,因为人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最终,他们凭借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即便是风险高昂到需要倾家荡产的地步也不退缩,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迎来光明前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亲友反对,有朋友质疑,但没有人能够阻止住他们追逐梦想的心beat。不管未来怎么样,对于这对夫妻来说,他们只知道一步接一步往前走,因为这就是做一个真正艺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