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德元年(888年)的三月,昭宗登基之时,他仅仅二十二岁,却已展现出“体貌明粹,饶有英气”的风范。然而,这位皇帝生于乱世,宦官的专权与藩镇的割据让他难以施展宏图。朱温和李茂贞是两大势力,他们对中央政权虎视眈眈。

昭宗努力励精图治,但无力回天。他本人也被迫颜面扫地。当昭宗被劫时,朱温愤怒至极,并率军攻打李茂贞,将凤翔围困得水泄不通。在军事上,朱温占据上风,而李茂贞派出的几次战役都以失败告终。随后,李茂贞退守凤翔,而朱温则继续围城。这一策略确实高明,因为一个孤立无援的小城,如同李茂贞一般,不可能长久抵抗。

到了十一月,朱温下令全面进攻,但双方仍然进行着激烈的口水战。在攻城与守城的辩论中,每方都指责对方为“劫天子”或“夺天子”,各执一词。此战持续了几天,最终由于无法奏效,只能继续围困。但随着时间推移和严寒加剧,大批凤翔守军及平民因饿而死亡,有些甚至演变成吃人的惨剧——市中卖人肉,一斤价值百钱,而犬肉则要价五百钱。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再次重蹈覆辙,昭宗采取了特殊措施,在宫中设立小磨坊,让宫女们亲自磨制豆麦,以此节省食物供应,即使如此,他只能隔日享用一次稀粥。而为了保证皇帝能够充分休息,不少后妃和皇子甘愿牺牲,从而最终因饿而去世。

尽管如此,当时实际情况并非完全绝望。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其实李茂贞还是有一定的储备。不过为了保住这个王牌,即使是在艰难之际,也会隔三岔五地秘密送来狗肉、猪肉给昭宗,以增加他的营养,使其得以生存直到最后。

最终,在903年的正月,由于力量衰竭,无奈的情况下,只好通过昭宗与朱温之间的议和解决问题之一条线索,即将昭宗交由朱温掌控。这就意味着成为了一种政治上的筹码,被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久之后,在905年的八月份,昭宗遭到了杀害,他只活了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