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宗,李漼(833年-873年),大和七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出生于籓邸,是唐朝第十七位皇帝,也是唐宣宗的长子。懿宗在位十四年,终年41岁,被谥为昭圣恭惠孝皇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尽管他“器度沈厚,形貌瑰伟”,但却沉迷于游乐无度、酒色之娱,以致国家政局更加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了大中之治的成就消失。

懿宗早期经历,大和七年的冬季,他出生于籓邸,其父李忱为光王,而母晁氏则是其妾室。初名李温,当父亲继位后,在会昌六年的十月,他被封为郓王。当时,有人主张立第三子夔王李滋为太子,但由于李温年龄较大,这一决定久未决断。大中十三年的八月,宣宗病逝,由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李温为皇太子,即懿宗。

懿宗即位后不久,便改元咸通,并安葬了宣宗。这一改变与之前的政治风气相比,如同天地之间的巨变。《新唐书》评价他:“以昏庸相继。”这一评价反映了对他的综合评估。

在宫廷生活中,懿宗最喜欢的是宴会、乐舞和游玩。他每天至少举行一次小宴,每隔三天便设一次大宴,每个月都要举行十几次盛大的宴席。在这些宴席上,他总是要求奇珍异宝,不厌其烦。而且,他几乎每天都要听音乐,如果外出旅行,也必然带着乐工团队。此外,还有需要随行陪同亲王去外出的官员,他们也必须备好坐骑,以待召唤出去娱乐。这样做让整个宫廷内外的人们苦不堪言。

据《资治通鉴》记载,一次偶尔到京城郊外行宫别馆的小差事,就需要准备接待官员及扈从人员达数万人,为此国库开支巨大。这一切都成为国家财政的一笔沉重负担,对此刘蜕等谏官多次劝谏,但懿宗并不理会。

在他的统治下,又出现了一系列贪污腐败的情况,其中一些高级官员如曹确、杨收、徐商等,他们甚至被民间编写歌谣来讽刺:“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路)几时休?”这表明当时社会上对于这种情况普遍的愤慨和批评。

由于懿宗本身对政务缺乏兴趣,因此实际上的权力很快落入手握大量权力的宦官手里,以及一些既非廉洁又爱财如命或只知奢侈享受而不知施政的人物手里,这些人物往往利用自己的职权进行私利牟取,不仅没有帮助解决国家危机反而加剧了问题,使得整个朝堂充满了混乱与腐败。

最后,在黄巢起义之后,加上内部斗争与党派争夺,无力回天的情况下,最终导致唐朝灭亡,只留下290年的历史痕迹。而关于尊号方面,与其他时代相比,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是并不能掩盖其作为一个统治者的失败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