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山先生的学问与风范》

郑玉,字子美,徽州歙县郑村人,以敏悟和嗜学著称。出生于元朝成宗大德二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八年,享年六十一岁。在他的生活中,他对六经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更以春秋为佳。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者,在乡间教授,不少学者都来向他学习,被尊称为“师山先生”。他创办了师山书院,这里成为一个集思广益的地方。

在东南神山覆船山上,他隐居十余年的时间,是一段宁静而又充满智慧的时光。后来,他被召唤回京任翰林待制、奏议大夫,但他选择了辞官隐居,再次投身于著述之中。

郑玉留下了一系列著作,如《师山文集》、《遗文》等,以及周易、春秋经传阙疑等方面的研究。这些作品被收录进《四库总目》,流传至今。他的一生简朴而高洁,与世无争,对文章亦不追求雕刻细节,而是追求真挚和深邃,就像虞翻、揭磐、欧阳修这样的人物所追求的一样。

到了明朝初期,他再次受到重用,被授予翰林待制,但由于疾病无法赴任。最后,当明太祖下令征讨徽州时,郑玉选择了北面再拜自尽,以示忠诚。这背后的故事也体现了他的坚定信念:“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

因此,我们可以说郑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也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的人物,其精神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