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定:元末著名将领,生于?,卒于1368年。他的故事在三皇五帝时期社会的背景下展开。

至正中年间(1354年左右),汀州府判蔡公安到清流招募民兵讨伐贼寇,陈友定应募前往。蔡公安与他交谈之后,对他另眼相待,命他负责所招募的民兵,任命他为黄土砦巡检。因讨平诸山寨之功,陈友定升为清流县尹。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天完元帅陈友谅派遣部将康泰、赵琮、邓克明等进攻邵武;同年十一月,邓克明占领汀州,并围攻清流。陈友定屯兵于县前的平安寨,他乘邓克明军立脚未稳出奇兵偷袭红巾军军营,将其杀得狼狈逃窜。他率军乘胜追击至宁化。

翌年,他被授予福建行省总管职位,与邓克明军再次交战。在黄土寨发生激战后,他勇不可挡地击败了邓克明并俘虏了其部将之一——邓益,因此获得更高的官职和更多的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控制了福建八郡地区,并开始招揽文学家,如郑定和王翰,让他们留在幕下。这显示出他的文化修养,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他的专权倾向,即使是文学家若违抗命令,也会遭受惩罚或贬官。此举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最终导致罗良被杀,而其他反对的声音也遭到了同样的结局,这让人怀疑他的野心是否像郭子仪那样忠诚,或是像曹孟德那样残酷?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与 陈友定的势力接壤,他们之间不断有冲突,最终导致两人关系恶化。而朱元璋最终取得了胜利,将陈友定逮捕并处死,此事件标志着一段历史结束,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历史评价

张廷玉评价说:“为人沉勇喜游侠乡里皆畏服; 元末盗起民间义兵保障乡里称元帅者不可胜数,其后或去为盗或事元不终唯父子死义时人称完节焉。”这说明尽管当时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英雄人物,但只有陈友定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