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字琴南,号畏庐,是一位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他的作品深受桐城派影响,他的古文以义法为核心,以左、马、班、韩之文为“天下文章之祖庭”。他不仅擅长诗词,还有着卓越的书画才能。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他曾创办了苍霞精舍,这是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之一。
林纾的一生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他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在花鸟中捕捉生动的情趣。他的题画诗如《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攻苦学名家?》流露出他对自然艺术的独特见解。他的山水画风格类似于文徵明,但后来又接近戴熙,有着浓厚而淋漓的地质趣味。
林纾晚年居住在北京,他的求者多以山水题材,而非花鸟。这反映出他随着年龄增长,对自然主题更加专注和深入。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思考,以及他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成长的感悟。
通过阅读林纾的大量著作,如《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