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1852-1924),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他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在北京任教期间,他主讲国文,并对桐城派古文有深入的研究和推崇。
林纾的军事论文主要集中在自然战略上。他认为,在战争中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对作战的影响。例如,他曾写道:“山高谷深,不可轻涉;水广波涛,不可一日。”这表明他重视地形地势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以及保持远距离以避免被敌方发现或攻击。
他的著作《畏庐文集》、《诗集》以及《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与战争之间关系的思考。在这些作品中,他常常提到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进行隐蔽或者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
林纾还特别注重兵法与哲学之间的结合。他认为,了解兵法并不能仅限于书本上的学习,而应该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对抗性格多变的人类心理和复杂的地理环境。这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如《论师古之用兵》,其中他分析了司马迁如何运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结合来决定战局。
总结来说,林纾通过他的军事论文探讨了自然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并且试图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尽管我们今天无法直接访问他的全部工作,但可以看出他是如何通过观察周围世界,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来理解战争策略。